笔趣阁>青春校园>铁汉子>168 【拿下裕禄】
裕禄如何处置为好?”

奕欣早就做好了功课,立即回答:“调任福州将军。”

“若太后过问以临阵换帅乃兵家大计为口实阻扰又该如何应对?”“总理辽东军务兼任盛京将军,更体合当前战局之实际合租奇缘。”“黑龙江将军由何人接任?”

“寿山。”

“三国公使觑见,该当如何处置?”

“暗示与俄国结盟对付倭国之意即可。”呼……光绪松了一口气,这番问答下来,他的心里总算是有了把握和底气。当前的大清国正处在一个关口上,牵扯到的各方政治势力争夺异常之ji烈,旁人无法洞悉光绪和奕欣却身在漩涡核心感触颇深。

进,皇权在手,国策将由移民实边为发端趋向积极,国家权力将因李鸿章主持谈判而落马,逐渐的集中到皇帝手中:退,后权坐大,在老佛爷惯用的掣肘、平衡权术之下,洋务可以推行却被守旧派、地方势力纠葛牵扯,很难大成!守旧派也不得不对洋务派作出些许让步,但决计不会是开放柳边!

盛京将军易人,多半就是引爆帝后之争的导火索。此事一旦提出议决,皇帝和太后勉力维持的和气、爱宠、孝顺……

这些面纱统统都会揭去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斗争。

值得庆幸的是,依克唐阿和杨格的联名折子表达出一个趋向,福锃一系将改变中间立场,靠拢皇帝和恭王。如此,军机处、地方实权,皇帝手中的力量就堪堪能与太后相抗了。当然所谓实权,最有利于皇帝的还是掌握在依克唐阿、吴大澄、杨格手中的军权!

战事正急,和谈正急但凡涉及到帝后之争的势力都要好生的考量辽东诸军的立场。

“皇上,军机、部院们都到了。”

“宣进来。

一番跪拜山呼万岁后,由当值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和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总理海军事务大臣,步军统领等人参加的廷议开始。

“诸位臣工,今日有何事上奏?”

“启禀皇上,奴才有奏。”总理海军大臣奕匡躬身奏报:“大清国特命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在倭国马关被刺,伤轻而神衰,暂难堪重用,望圣上怜之体之,开恩以能者替之。”

光绪面se平静却故意的在语调中加了几分不豫之情绪,道:“此事,自有总理各国通商大臣秉旨办理,无须议。”

皇上说无须议,去东才借着太后万寿“喜气”从郡王计为亲王的奕匡只能闭嘴。不过,此时廷议可以不说这事儿,东暖阁那边自会召集军机们议一议的。

兵部满尚书敬信苁伏作礼道:“启禀皇上,兵部捷报处呈上之海城大捷事,奴才请皇上圣断钧裁,疚牡纾再振军心。”

“敬信啊,昨儿来电甚晚,朕又在老佛爷身边陪伴,本yu问询海城防御战报捷之情由细节,不得其便。今儿正好,你起来,赐座!好生说说。”

军队打了胜仗,兵部尚书也得了彩头,居然能在廷议时得个座位了。颇觉自得的敬信绞尽脑汁将辽东奏报发挥了一番,特别是那八门建功的连珠炮,更被他说成神物一般。实际上,那东西如何建功的?兵部尚书大人压根儿就想象不到。在他嘴里,连珠炮“崩崩崩”一打,倭鬼子就死伤满地、尸横遍野了。故而,连珠炮显然比那些海岸炮台的克虏伯巨炮还厉害。

光绪却是听过永山说兵的,此时听得敬信口吐白沫而满口胡言,却也算把依克唐阿、杨格吹捧了一番,颇合朕心,就任他吹嘘一会儿好啦。

敬信越说越高兴,最后更是拱手道:“奴才请圣上仿圣祖例,给八位神威大发的连珠炮赐大将军号。”

“得啦!”光绪摆手止住敬信的谰言,目光扫视众人,又在奕欣脸上停留少许时间,恭王微微点头,皇帝正se道:“朕倒有一事提出,让诸位臣工议一议霸占丰满妻。移民实边事,太后已经答允,却凭白生出事端来。

那些个忠臣们还在文华殿外跪着,两天了,一副老佛爷不收回成命就誓不罢休的样子!可恨!他们眼里还有老佛爷吗?还有朕吗?这个天下究竟是他们做主还是老佛爷和朕做主啊?!看看,看看,盛京将军裕禄,身在战场,心在宫中,得悉此事竟然不敢呈报移民实边之细则了,如此人品,怎堪在战地荣膺重任?朕觉着,就让裕禄挪个位子,也算是杀鸡儆猴,让那些跪请之人看看,老佛爷的懿旨不是那么好变的!”

得,明明是老佛爷指使某些人撺掇出这事儿,经皇帝这么一说,那些跪请之人反而是忤逆老佛爷了。更紧要的是,皇上要拿裕禄开刀啦!

裕禄乃是崇纶之子,崇纶是被曾国藩弹劾之后畏罪服毒而死,这段恩怨使得裕禄在皇帝支持湘系夺淮系之位时,很自觉的就站在太后一边,竭力维护淮系之利益,打压湘军。作为后党在辽东的重臣,裕禄地位特殊、关要,岂能让皇帝这么一席话就给挪窝了?可是,皇帝既然能提出来,想必已经有了周详考虑,即便廷议上有人要驳,也不能硬驳,有些话顺着说一段,看看情形再转折为好。

何谓转折?裕禄挪窝,谁上位啊?这个人选的议定就是转折。咱不能硬说皇上换裕禄不对,只能让皇上提出的人选过不了关。

军机大臣孙毓汶躬身奏报:“启禀皇上,裕禄行事瞻前顾后,确乎不太适当主持盛京军政,以应战事之剧烈。但目前战事孔急,临阵换帅妥否?换何人主持其事为好?臣恳请圣上三思而后行。”


状态提示:168 【拿下裕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