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侯门纪事>第四百零五章,有主见的宝珠
的是京都防卫。

这是个不出京城也有兵权的事,就像梁山王一样重要。梁山王手握重兵,远在关城,和家人常年不得见面。

镇南王则坐镇京中,都说在京中也一样的重要,就鲁豫来说,两个字,胡说!

梁山王一年打大小战役,不是每战他必亲临战场,但他在生死关头上滚的次数比镇南王多。

镇南王呢,则长公主伴着,有事也是皇上拿主张,鲁豫总认为他责任小,显赫足。

这样的驸马不幸公主就在诸皇叔之上,何况他还幸的是瑞庆长公主,太上皇最小的女儿,太上皇最宠爱的女儿。

说到镇南王世子鲁豫就是一腔的恨,他运道高,把太上皇疼爱的女儿娶回家。而自己呢,三长公主母妃早亡,外戚一枝又凋零,身份也一般,和瑞庆长公主殿下出嫁相比,太子相送,皇子们相送,那是人比人气死人。

好在自己有大志,好在自己从没有丢开过。就像这次有人举荐林公孙到自己门上,鲁豫认定这是个机会,也事实上是个机会。

头一次聚会刑部没有动手,是林公孙先说了陈胜吴广和刘邦的故事,有让吓跑的,鲁豫也就不攀扯。还再来第二回的,心中必然有反心。

没有反心的,听完那几个故事从怕惹事的角度上,也不会再去才是。

抓的人,刑部早刑讯死好几个,五木之下,无供不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供词都能出来,有的承认说自己娘老子,年近古稀路也走不动,他们也参与造反。

鲁驸马会觉得难过吗?

他才没有悲天悯人,他要的就是有供词有供词。这些人是郡王们一族,按连坐论早就应该杀头。

这是皇上仁德,鲁豫也这样想过。但不妨碍他继续办这件差事。

郡王们自刎了是不是?他们的将军里,来往官员们中,还没有揪出真正的大员,鲁豫他怎么能甘心?

也许揪出来了,刑部不会告诉他,勘查罪迹需要功夫。也许林公孙虽是出首的人,也打听不出来,但鲁豫一天没听到有大员莫明让拿,他还是能猜出来无人供出。

林公孙对他还继续有用,他要把林公孙系住才行。

“驸马见驾!”

高喝一声,让他醒过神。见一处玲珑矮小的院子,为凉爽俱是青竹制成。这是御花园有名的一处竹苑,避暑的好地方。

廊下摆着菊花,养眼又提醒秋天已至。鲁豫微有怅然,皇上离回宫不远。等皇上回宫去,御书房更威严,远不如这里见驾,君臣对答好似家人。

里面那位,也是他的家人不是?这一点上鲁驸马不会忘记。他是皇亲,虽然三长公主不是皇上同胞,但他是皇亲,他理当为皇上分忧。

他是皇亲,那些潜在的可能的甚至还深藏没出现的,所以将针对皇上的,针对的难道不也是他?

抱定这样的忠君心思,听到里面说宣,鲁豫跟着太监进去。

见一张宽阔大书案,皇帝端坐于后。窗户离他不远,带进明亮把这里照亮,也把他还年青的面庞照亮。

他英俊的鲁豫见一回嫉妒一回,他有权势的鲁豫见一回臣服一回。有如此时,鲁豫恭敬地三拜九叩,山呼万岁,想到这个人是他的亲戚,他与三长公主成亲就不再有遗憾。

皇帝静静候着,准备听他说些什么。

…。

“回皇上,东安郡王、靖和郡王、定边郡王族人已伏法,但必然尚有余孽没有清除。项城郡王又称病于昭狱中,万万不能忽视。以臣来看,林公孙虽然小人,但实有用。臣上回代他恳请家产,再次恳请皇上发还给他吧。”

“他要的家产,已经户部核实,是定边郡王的私产,这事你知不知道?”皇帝淡淡。

鲁豫叩一个头:“皇上容禀,林公孙原本是定边郡王的幕僚,因为看不惯定边郡王的行事,把他大骂。因此得罪定边郡王,定边老贼为要脸面,当着人不敢杀他,把他打发到军需上去,据林公孙自己说,是想借粮草支取不力杀他,林公孙说他百般小心,侥幸才逃得命在。又代管定边郡王的一些产业,其中有一些产业本是他的,因他代管,当地里正不清楚,就算在定边郡王的产业里一起呈报衙门,林公孙求的,就是他自己的那一份。”

皇帝权且听之,有一声:“原来是这样。”

鲁豫叩头再拜:“他的功名性命全在皇上手里,想来他不敢瞒臣,不敢瞒皇上。”

“那就给他吧。”皇帝漫不经心。

“是是,”鲁豫大喜过望,眼前迅速升起一片绮丽。他仿佛看到他的高官他的座椅他气派的大衙门…。

只要能在皇上面前为这些人说上话,他们要的不过是命和财,林公孙等以后自然由自己指派。捏长捏短都不敢作声。

皇帝没理会他的谢恩,料想他说完应该叩辞。他自己呢,也没有太多的话和这位驸马说。鲁豫主动请缨,说愿意打探进京的这些人心妍媸,皇帝自然不拒绝他。至于后来把差使交给太子,太子历练本就应当。

这件事已经结束,皇帝是这样想。

他默然去看奏折,鲁豫却还不想走。他话还没有说完呢,他卖力拿别人的命讨好为什么,为的是……

“回皇上,臣领皇命当差,祈讨皇上一纸圣意。”

皇帝抬起头,有点儿不解,好好的下什么圣旨呢?

鲁豫满面诚恳:“臣当这差,和右丞相马浦、忠毅侯袁训、四皇叔殿下都碰上,忠毅侯像是往太子殿下面前去回话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五章,有主见的宝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