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手机背面朝向面部,保持约30厘米距离,
2、按照左右或上下的顺序缓慢移动手机,直至系统发出完成提示音。
把手机递到张许瑶面前,她疑惑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啊,”前者随口帮她解释:“想要使用它的前置摄像头,得先把手机翻过来完成头部建模,然后才能正常后面。对了,要是换了发型还有衣服,最好也这么更新一下。”
“更新?”申雪妮很快反应过来,“所以它的前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摄像头?”
“确实不太一样,”张许瑶抓起桌上的放大镜递给对方,“这支手机其实是把摄像头化整为零,塞到oled子像素之间,就跟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是一个意思。不过那个是在屏下放传感器或者摄像头拍贴在屏幕上的指纹,这个却是放了一堆小摄像头拍近距离的人脸。”
“毫无疑问,这么弄的好处是单个摄像单元足够微小,不用刻意在屏幕上打孔制造黑斑,拍照显示互不影响,不过它的坏处也是太小,实际成像效果差强人意,据说只有几百万像素,完全没法和别人两千万级别的前摄比拼。”
自然界的昆虫很多都拥有复眼,需要经常追逐花朵的蜜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看似显眼的大眼睛其实是由大约5000个六边形小眼组成,即便单个小眼成像效果不佳,也能借助视觉神经的处理产生具有颜色、形状、远近乃至加速度信息的较为精细的图像。
昆虫复眼如此神奇,自然早就引起相关研究团队的注意,期望利用复眼仿生技术打造微型超薄的摄像头。时至今日,已有多个团队各自拿出了外观和性能各不相同的工程样品,只是限于成本还有画质暂时未能推广开来。
“然后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取巧的办法,用后摄给你做个3d建模,然后用前摄捕捉面部动作,两相结合输出900万像素的高清晰图像。”
“听起来像是虚拟主播,只是挂载的还是自己的脸,”申雪妮说着说着忽然眉头微挑,“为什么还只是900万?”
“已经不算小了,4k分辨率也才4096x2160,算下来刚好不到900万。这还是蜜蜂坚持使用4k屏,要是换成现在主流的加长2k屏,屏幕分辨率都不到400万。单看分辨率,前后摄像头的规格其实早就溢出了。”
申雪妮停下扫描脸部的动作,扭头问了句:“既然都已经溢出了,那为什么厂家还在追求更大分辨率,现在貌似都有4000万像素的旗舰机了。”
“军备竞赛嘛,别人都已经换用3000万了,你还好意思继续用2000万摄像头?一来二去你追我赶,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再一个原因,”张许瑶笑指对方手里的手机,“手机摄像头毕竟是低成本产品,成像面积不够、镜头也是集成化、廉价化,最大分辨率其实含有很多水份。”
“还真是这样,”申雪妮深有同感地大点其头,“以前手机摄像头分辨率不够只能强行拉伸,结果弄得原图就像是涂抹上去似的,现在智能手机分辨率够了,点开原图还都是满屏噪点。尤其是光线昏暗的照片,看着就像是从沙子里刨出来似的。”
噪点也称为图像噪声,指的是图像传感器受到干扰而出现在图像上的外来像素。噪点就像收音噪声一样,会使得图像显得粗糙而模糊进而降低图像质量。自从柯达的工程师发明ccd图像传感器,人类就开始了和噪点的不懈斗争,至今虽未彻底解决,却也在一点点靠近终点。
“对付噪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缩小,原图缩小4倍甚至8倍,噪点自然会变得不再显眼,所以手机厂家无脑堆分辨率也不是毫无意义。当然,这么弄只是乍看起来ok,点开放大就原形毕露了,想要一劳永逸还是得上算法。”
“其实单反还有专业摄影机也有噪点,不过一来问题通常比较轻,二来有人专门负责后期处理,所以最终成片都精致细腻看不到噪点。放到手机上,诺基亚当初第一个使用4100万像素摄像头,输出照片却只有万,本意是算法自动压缩图像实现数码变焦,结果反倒提升了画质,蜜蜂这个也是类似的思路,只是多了更多后期处理。”
某人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旁边的申雪妮却也没有只顾着听她瞎吹,抓着那支不知道名字的手机一点点扫码她自己的脸部,时不时还要根据语音提示调整速度方向乃至表情,整套弄下来居然有点儿小累。
终于,耳边传来系统提示声。
第一时间放下手,申雪妮轻轻活动着泛酸的手腕,忍不住吐槽起来:“扫描这么麻烦,干嘛不把手机弄得轻一点儿?一套做下来比做有氧操还要累人。”
“工程机嘛,很多地方都没打磨彻底,再说也就是第一次扫描比较麻烦,后面数据更新就会快很多。”
随口解释一句,张许瑶马上提醒道:“赶快试试效果!”
“嗯!”申雪妮重重点头:“辛苦这么久,不看到效果还真有些不甘心。”
翻转手机,点击启动拍照,申雪妮很快看到自己的脸庞出现在屏幕上,精致、生动,看起来就像是在照镜子一样。
细细打量,她又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一是身后背景出现了明显的虚化,二是自己脸部的美颜磨皮效果有些强烈,看起来有些cg感。
听见她的疑惑,张许瑶马上给出了答案,“背景虚化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