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这就是英国人的写照。∷,x.本来十分凶悍地跑去汉堡威胁德意志共和国,但是随即当大唐说可能介入之后,英国人就偃旗息鼓了。英国人当然对挑战大唐有些跃跃欲试,但是从国王乔治三世到首相小威廉皮特,都不认为现在是恰当的时机与大唐共和国开战。而且一个让英国觉得也有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是,根据他们在汉诺威的探子发回来的情报,汉诺威的平民已经彻底被国革给煽动了起来,他们驱逐着所有的贵族,并且自觉在国革组织下,参与到各种行动中。很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有些市民则自发地戴上袖标维持秩序,甚至国革成员领导下,很多地方还恢复了生产,而且爆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汉诺威人现在讨厌贵族、更讨厌英国人,英国政府不由担心,即便他们能够成功收复汉诺威,这里可能会持续性的动乱,给英国带来更多麻烦。实质英国和汉诺威严格而言并不是一个国家,它们只是拥有一个共同的君主,而在具体的政治上他们有各自的倾向。而本身汉诺威人也并不乐意为了英国的利益,来牺牲自己或者为其卖命。乔治三世也是汉诺威王朝第一个母语是英语、生在英国的汉诺威君王,对英国的臣民来说,增进了亲近感,可是对汉诺威人来说却增加了疏离。所以很多汉诺威人并不承认乔治三世的地位,在有了新的选择后,立即就抛弃了乔治三世。
愤懑于唐人的霸道和干涉,不过英国人也随后给自己找了安慰的理由,英国同样不希望看见特别强大的奥地利和普鲁士,这场革命之后。不管最终胜利者是德意志国革还是普奥一方,普鲁士和奥地利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而与此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在削弱着法国的国力,之前西班牙还惨败于大唐丢失了几乎所有的殖民地,沙俄又距离太远,那么英国独霸欧洲的局面将会越来越明显。
不管怎样,英国最终选择止步这场战争。所以战争仍是德意志人的内战。
在易北河初步挫败了普鲁士人的攻势之后,德军加紧补充自己的军力,大量的热血革命群众愿意加入到战斗中来,受到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德军的势头很高。在易北河战斗之后的五天时间中,德军的四个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人力的补充,最吃紧的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兵力分别提高到了9000人和7000人;第一师则基本完成了满编,现为15800人左右;回师的第四师也在莱茵鲁尔补充了新的兵力,成长到了11000人左右。是几支部队中人数增长最大的。
不过这种兵力的扩充也是存在问题的,那就是绝大多数加入军队的志愿兵,都没有经过完整的军事训练,很多人甚至不怎么特别会打枪。而且新一批加入德军部队的士兵,已经没有足够的唐制武器去装备他们,所以他们使用的大都是本土制造的武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