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苏联1991>715.第715章 向德国复仇!

第一更

两个f4f中队在柏林周围的城市上空折戟,这对于来讲联邦国防军来讲绝对是无法容忍的耻辱,而且他们还是光明正大的被对方的山毛榉防空导弹教做人,整个f4f鬼怪中队几乎是按着别人的套路踏入圈套之中。

但这却是东德人民武装力量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胜利,联邦国防军空军是阻拦他们前进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只要空军没有还手之力,那么接下来就已经是东德军队的主场了。凭借德国地面部队连三个装甲师都不到的兵力就想阻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前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乔尼什基斯上校立刻宣布了这场胜利,他宣称这将会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军进攻的重大转折点。之前一直处于战略防守的地面部队将会继续进行猛烈的进攻,直到消灭所有的敌人,解放整个柏林,整个东德!

“胜利的曙光就在面前,德意志的复兴近在咫尺。任何阻拦我们的敌人将会被无情的消灭。我们是德国的解放者,联邦政府恐惧的噩梦,东德人民的救星,独裁的反对者。那些不想继续饱受压迫的人民都站出来,响应我们的号召,推翻虚伪的独裁政府,建立真正的,民主自由德意志!”

在这样的口号之下,柏林周边地区的暴乱越来越频繁,很多感觉自己受到压迫的东德人都站了出来,抗议德国政府的压迫。虽然最先开始挑起战争的人还是德意志民主复兴党。

德意志民主复兴党的战斗还在持续,通过电子战干扰技术,现在驻守柏林防线的联邦国防军处于四面楚歌的包围之中,他们惊恐的发现,德意志民主共和军已经不是一开始成立之初的五六千人的部队,甚至在短时间内拓展到了好几万人,数量的优势隐隐约约的压盖过德国联邦国防军地面部队。

而且最令人恐惧的是,人数急剧膨胀的军队依旧战斗力惊人,丝毫没有武器和后勤跟不上的节奏,也没有出现军纪败坏的情况。这一点让军纪懒散的联邦国防军感到非常意外和不可思议,直到在战场上看到拿着手枪带头冲锋的政委人员之后,那些人才明白过来。

政委。

曾经让纳粹军队最为恐惧的存在,不仅仅拥有着督战队的钢铁决心,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象征着一支队伍的无坚不摧的脊梁和精神。只要有他们存在,没有人敢做懦夫和叛逃者。

所以希特勒当初在基辅合围时,才会下达犹太人和政委就地枪决的命令。然令人感到黑色幽默的是,没有想到现在东德军队内部,也出现了同样的政委。

“前进,德意志的士兵!东德军队战无不胜!”

之后便是在坦克掩护之下,铺天盖地的冲锋作战,凭国防军那点可怜的人数,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架设的掩体和机枪碉堡还没发出几声怒吼,就被迎面而来的rpg火箭弹炸出一个窟窿。

如果是就是东德人民军队的攻城巨锤,西部军集群大量的rpg发声器和库存的弹头都落入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军的手里,他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所有的掩体设施进行扫荡式的进攻。

之前苏军总结城市巷战就得出过这样的黄金结论:巷战最有效的武器永远都是rpg,机枪和狙击步枪的配合式进攻或者防守,再配合上坦克的话,那么将会成为一柄能够插入敌人心脏的锋利之剑。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发rpg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发。

“rpg!”

rpg带给联邦国防军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终士兵已经恐惧到看见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军战士,就下意识的跑向掩体,否则接下来可能会遭到不少于十发rpg的打击,他们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是不是rpg这种东西东德士兵都是人手一个,包括炊事班也一样。

求救和呼喊声响彻整个奥拉宁堡,无几乎所有地方都在呼喊着需要支援,到处能听到建筑物爆炸的声音。燃烧的战火让德国似乎回到了帝国毁灭之前的1945年,进行着最后一场绝望的困兽之斗。

之前东德人民军队的第一理查德·佐尔格博士侦察营,第九爱德华·克劳迪乌斯侦察营,第四威廉·杰尼乌斯侦察营,第十一亨里希·布兰德斯侦察营和第四十威利·桑格空中突击团。组建成一支新的数字化独立作战小组渗透到柏林的内部,在德军后方展开游击战,成为东德人民军的移动情报站,对各重要道路进行监视,一但发现德军车队立刻上报联合指挥部,指挥部根据数字化独立作战小组的情报计算出德军兵力,物资,弹药,武器和燃料的动向和一段时间后将会抵达的位置。

这样一来,联邦国防军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东德人民军队上帝之眼的监视之下。

联邦国防军无法区分逃难的难民和伪装成逃难难民的德意志侦查部队,就这样他们顺利的进入到柏林的腹部深处。在这里,联邦国防军后勤运输路线都观察的一清二楚。包括军队的调动和后勤的路线,联邦国防军几乎将自己全然的调动全然无误的暴露在柏林居民的眼皮底下,还是不加修饰的那种。

数字化独立作战小组将联邦国防军的秘密一一的记录下来,之后在进行回馈到最高指挥部,现在联邦国防军在柏林的后勤几乎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通过调动的部队情况,乔尼什基斯上校甚至能判断出柏林守军中哪里是最薄弱的环节,可以进行冒险的突破行动。

“原来最牢不可破的壁垒也就只有这点程度,之前是我们


状态提示:715.第715章 向德国复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