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舰队>第一章 高崎村
兵,因此管理也比较宽松,他平时可以住在家里,帮忙做一点家务活。

高崎村不是很大,当年的沿海岛屿上鲜有人居住,有住人的岛上居住的都是渔民。不过大部分的渔民并非是真正的渔民,他们不捕鱼的时候就是海盗。特别是金厦两岛,本来就是明末大海匪颜思齐的老巢。颜思齐死后,这里变成郑芝龙的地盘。几年前,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不愿意背上骂名当汉奸,于是和父亲决绝,毅然留下来坚持抗清。

挑着刚刚砍来的柴,王羽走了一里地回到村内。

走到一座破烂的闽南式大院门口,王羽轻轻推开虚掩的大门,走入院子内。

“哥,你回来了?”冷不防窜出一名身材瘦弱、衣衫破烂、脸色苍白,却还算清秀的小姑娘。

王羽“嗯”了一声,挑着柴火往伙房走去。

这小姑娘,是王羽在这个世界上的妹妹,今年十二岁。家里除了母亲和妹妹之外,还有一位十六岁的弟弟。弟弟名叫王水,妹妹和母亲,同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农村妇女一样都没有名字,一般用什么氏来代替女人的名字。婚前用娘家的姓氏,婚后用婆家的姓氏。王羽的父亲,原本是郑芝龙麾下的一名海盗,后来招安变成了官兵。再后来,清军进入福建,郑芝龙降清,王羽的父亲却跟着郑成功留了下来。后来漳州落入清军手中,王羽的父亲又拖家带口跟随延平王来到厦门岛。五年前,父亲在抗清战争中壮烈殉国,留下王羽的母亲,还有三个孩子。

王羽家中原本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都夭折了。

父亲牺牲后,王羽是家里活下来的最大的儿子,于是继承父业加入了明军,依靠军饷养活一家人。

王新宇来到这里之后,王羽这具身躯的记忆保留下来,现在他不仅会说闽南话和京师方言,就是后来的普通话,也懂得当时明朝的官方语言江淮方言。

“羽儿,你回来了?”伙房里传来一声苍老的声音。说话的,正是王羽的母亲王氏老太。

“娘,我回来了。对了,弟弟呢?”王羽应了声又问道。

王氏老太回道:“那小子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都快吃饭了,也不回来帮忙!”

“小孩子,贪玩,就让他多玩会吧。”王羽不以为然的微微一笑。

王氏却有点不乐意了:“已经十六岁了!也不小了!你们父亲走的早,其他兄弟都没养活,王家就剩你们两兄弟了!别人那么大都结婚生子了,可是你们呢?岛上姑娘本来就少,都没人肯嫁入我们家!过段时间我给你妹妹找个有女儿的婆家,给你们兄弟俩换媳妇回来!”

王羽一听母亲要把妹妹嫁了,顿时急了:“小妹年龄还小,现在还不急着嫁人!”

跟着王羽进门的小妹一听说要把自己嫁了,急得红了脸:“娘,我不嫁人,我要和您,和哥哥在一起!”

老太怒道:“你大哥都老大不小了,别人像你大哥这个年龄,儿子都能下地走路了!可是你嫂子在哪里都还不知道。”

王羽连忙安慰王氏:“娘,我现在当上亲兵了,不比以前没钱,现在我军饷也比以前高多了,不要把小妹那么早嫁人了,我自己赚的钱可以给我和弟弟娶媳妇。”

听王羽这样说,王氏也没再说什么。

看着母亲满脸的皱纹,黑瘦的脸庞,王羽一阵心疼:其实这王氏老太真实年龄也不大,也就四十多岁。但因为常年劳累,加上海风,使得她看起来比后世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还要老得多。

王羽放下了柴火,母亲生火做饭,妹妹在一边帮忙洗菜。不多久,午饭就做好了,弟弟王水也回到家中。

破烂的大厅内摆着一张破破烂烂的八仙桌,母亲和妹妹把饭菜端上桌。午饭吃的是稀得可以照出人影的米汤,有半个白面馍馍,还有麸子和野菜混合做的饼。不过海边人家生活略好一点,桌上还放着一盘清水煮的小鱼。

虽说王羽当上了亲兵,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一些,不过在这缺少粮食的小岛上,也不能买到什么好东西,能有米汤喝就很不错了。小鱼小虾是不少,但天天吃那清水加点粗盐煮出来的小鱼小虾,王羽吃得快反胃了。在军营内的时候,亲兵队吃得还算好,王羽偶尔也带点亲兵吃剩下米饭和白面馍馍。但那些当兵的每个都是大胃口,想捞点他们吃剩的东西还真不容易。为了让弟弟妹妹吃饱,王羽经常自己吃得省一点,把省下来的白米饭白面馒头偷偷带回家。

桌子上的半个白面馍馍就是王羽昨天偷偷带回家的,米汤也是用他偷偷带回家的白米饭熬的。

用过午餐,王羽小睡一会。在前世养成的午睡的习惯,到了这里还是不能改。尽管母亲和弟妹都笑话王羽,说他上次大病醒来后,就变得十分贪睡,白天也睡懒觉,但王羽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这个年代没有电,大家都早睡早起。在前世习惯了熬夜上网的王羽,那么早根本睡不着,往往溜出去,一个人跑去沙滩上,借助着月光和大海的反光,用树枝练习写繁体字。在前世学习的简化字,而且看书是从左向右的,到了这个时代很不习惯,王羽需要自学。练字累了的时候,王羽还会拿起他的铁胎弓练一下箭术。

来到这个时代,王羽觉得时间非常宝贵。看对面清军的架势,似乎天气转暖就会发起大规模进攻。王羽也很清楚,这一仗延平王肯定是打赢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渡海去收复


状态提示:第一章 高崎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