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九十四章:第十师团覆灭(求订阅!)

第九百九十四章:第十师团覆灭(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九十四章:第十师团覆灭(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从9月9日开始,被包围在张家口城内的日军突然变得狂躁了起来,在军官的指挥下不计生死地向着察南军区的阵地发起了反冲锋。

新组建的22师一时不查差一点吃了大亏,虽然最后还是将日军打了回去,但是部队却没少损失,连开进城协助作战的战车部队也损失了五辆战车,让马峥心疼了好一阵子。

接连一周的时间,日军像疯了一样向马铮所部发起反击。这种不计生死的打法还真把马铮吓了一大跳,这根本就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人命交换。

这几天,几乎是马铮所部死一个战士,日军就会有三个士兵被击毙,虽然伤亡比例很没有对比性,但是植田到一一点也不在意,依然这样命令部队攻击。

马铮真是被日军的这种打法打怕了,要是植田到一一直这样干下去,两万多日军最少也要拼掉他六千精锐,这个买卖划不来。

要知道这次包围日军的部队有十多万人,除了四万多新兵外,其余的可都是绥察军区的精锐。尤其是整编二师,每一个士兵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老兵,是绥察军区的精华所在,损失一个马铮都要心疼老半天,六千人的伤亡绝对会让马铮疯了的。所以几经考虑之后马铮决定逐渐扩大包围圈,包围圈越小越不利于歼灭日军。

但是,很快马铮就知道自己判断失误了,日军根本就没有和他们死拼的打算,而是在马铮所部退却的第一时间,全军像洪水一样向南城区的八路军发起了突围进攻。

很快,剩余的八千余日军就突破了当面22师的四道防线,距离城门口只剩下不到一公里的距离了,日军突围在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城门口以及四周出现了数百门黑黝黝的大炮,并且很快就向着冲过来的日军开火了,数百个巨大的炸药包突然出现在日军的头顶,有的甚至是凌空爆炸,冲在最前面的几百名日军连惨叫声都没有发出就全部倒在了地上,有的是被直接炸死的,但是更多的却是被震昏了。

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让心情略微转好了的植田到一感到心凉,只见数十辆装甲车突然出现在了日军的正前方,天上的炸药包依然在向前推进,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一批一批地倒下,向被割倒的麦子一样。

植田到一的眼睛红了,虽然他知道作为一个铁血将军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冷血是自己必须的素质,但是像这样看着自己的士兵被屠杀,他的心碎了。

而且看样子八路军主动退却原本就是一个陷阱,看看四周被清扫的如此清晰开阔的射击视野就知道支那人是早有预谋,而自己还傻乎乎地主动冲了进来,怎一个“蠢”字了得。

其实植田到一这次还真是“冤枉”了马铮,他可没有想到植田到一的运气会这样差,原本他是担心部队伤亡过大会得不偿失,所以才会命令部队后撤的,之后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也是预料之外的事。

马峥压根儿就没有预料到植田到一会舍弃坚固的防御工事主动出来突围,在马铮看来固守待援才是植田到一所应该做的。毕竟城里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武器弹药还充裕,最重要的是援兵很有可能抵达。他可是知道一战区和九战区在河南打的并不好,损失很大还没有拖住阿南惟几所部。

但是植田到一的运气实在太差了,前几天鉴于前线的没良心炮损失很大,所以马峥命令后勤部门从包头调集一批新产的没良心炮和炮弹到前线,今天正好是火炮抵达的时间,而日军突围的时候正是前线炮兵和后勤部门交接火炮的时间。

接到前线传来日军突围的消息后,马铮灵机一动,命令前线的士兵放日军前行,将他们引导刚刚铲平了的南城门,然后又将所有的没良心炮以及大同前线所有的火炮都集中了起来,只等着植田到一送上门来。

炮击的效果显然出乎了马铮的预料,整整一个小时的炮击,八千余名日军损失了一大半,这固然是由于地形狭窄,日军对性比较密集所致,但是更多的却是由于没良心炮的特性所导致的。

没良心炮虽然射程近,但是威力确实不小,一个炸药包过去别说是没有任何防护的日军了,就算是躲在坚固的城防工事甚至于碉堡里的日军也会直接震晕的。

现在日军前路迷茫,后路已断,当植田到一准备命令部队返回市中心继续抵抗的时候,却发现后路已经被八路军截断了,留在市中心殿后的部队也被马峥所部消灭殆尽了,一时间植田师团进也不成退也不是,处境极为危险。

9月16月晚上8点整,日军阵地上传来消息,植田师团残余兵力在师团参谋长中村太郎大佐的带领下向马铮所部投降,而师团长植田到一中将在半个小时前开枪自尽了。

迫使植田师团投降,之前马铮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但是和植田到一这个老鬼子交手两年多了,马铮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像植田到一这样久经战场考验的老鬼子哪一个不是战斗意志顽强的军棍,几乎不会拿手下的士兵的生命当回事,损失再多也不会心痛,更别说现在他手里的正规士兵只有五千余人,还有一拼的实力。

更何况第十师团的历史他是知道,这是一支几乎没有几次失败的部队,用中国人的话说有着优良的


状态提示:第九百九十四章:第十师团覆灭(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