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二百四十一章:移防武汉(求月票)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二百四十一章:移防武汉

竹林汪一战独七师全歼日军106师团,击毙其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以下一万余人,俘虏八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以及师团旗半面。消息传来全国振奋,一时间全国各地贺电不断,武汉卫戍司令部一个上午就接到46份来自国内外各个机关单位发来的贺电,包括延安方面以及八路军总部发来的祝捷贺电。

最让国民政府兴奋的是,连苏联以及国内意见并不统一的美国政府首脑都在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祝贺国民政府取得空前的胜利,美国总统还透露出支持中国抗战的意思,虽然罗斯福没有明确的提出援华预案,但是******这个政治嗅觉极其敏锐的政治老手从中却听出了一点玄机。

同一天,武汉三镇大挂青天白日旗,庆祝马铮所部创造的竹林汪大捷,也庆祝国民政府海陆军终于将日军赶出了彭泽范围之内,解了武汉的危局。

心情大好的******,看完各国首脑发来的电报后,第一时间发表全国通电,嘉奖武汉卫戍司令部第一兵团以及八路军独七师取得的战果,同时晋升大批有功人员的军衔,而各部队的嘉奖实物也是极多。这次******可是真正的大方一次,其豪爽程度连何应钦和宋美龄以及陈诚这些高级人员也感到惊讶。

这次马铮所部被授予抗日模范师的称号,国民政府专门从国难薪里面拨出十万大洋给马铮所部,另外军政部还拨给独七师三千条新枪,待战事结束之后独七师立即到武汉换装,并参加政府的授勋仪式。

此外军政部命令独七师立即将日酋松浦淳六郎的尸体以及那半面师团旗立即送往武汉,以供政府宣传所用。

接到命令之后,马铮当即派人将松浦淳六郎以及秦尚雅的尸体装棺打包送往武汉,一同送往的还有这两位日将的随身物品和那半面军旗。

8月9日下午三点,火车在一阵轰鸣声抵达了武昌站,随后在一队精神抖擞的士兵的押运下。两具棺木被抬下了火车,随后紧急送往武汉卫戍司令部。

在武汉卫戍司令部外,应邀前来的上百名各国记者正焦急的等待着。尽管国民政府已经通传了竹林汪大捷的详细经过和战果,但是在没有看到有力的证据之前他们还是不敢相信一向羸弱的中国守军竟然能悄然间全歼日军一个师团。

当棺木抵达武汉卫戍司令部之后。上面的棺盖被打开了,两具身穿日式军装的日本将军的尸体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尽管这两个日本军官都是一脸的血污,脏兮兮的看起来很恶心。但是通过他们身上的将官服以及将官刀还是不难看出这两位的身份。

接下来的两天,关于独七师全歼日军106师团的消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酵着,被压抑了许久的人们奔走相告。武汉军民更是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抗日游行。

而国际上,苏联、美国以及英法德意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此事,就连一向新闻管制极为严重的日本也报道了此事。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全世界都在说这件事情,要是他们再自己捂着盖子的话,必然会引起国内民众的怀疑和不满的。

得知第106师团的军旗被夺,日本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要求冈村宁次中将切腹谢罪,此事甚至于一度闹到日军大本营,可想而知事态的严重性。

在中国人看来缴获一面日军军旗固然是一件高兴地事情。证明政府以及前线的将士没有在夸海口,没有在蒙蔽他们。但是没有人想到日本军民对此的反应会如此的激烈,甚至于让中国人有一种军旗比106师团被全歼还要重要的错觉。

事实上这并非是错觉,在日本军民眼里军旗的重要性确实要比一个师团的生死存亡更重要。例如在日本历史上的西南战争中,政府军和西乡隆盛军在田原坂附近激战。其中政府军的步兵第14联队旗手河原林雄少尉战死,“陆军御国旗”被西乡军夺取,虽然之后政府军夺回了这面军旗,但是为此损失很多兵力。

于是日军规定,由于不可抗力损失的军旗,会在损失后第二年的1月21日重新发给。陆军联队撤销编制后,军旗撤回到陆军省保管。尽管如此,日军还是视军旗被抢为最大的耻辱。

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日军规定。如果战局陷入不可逆转的情况时,首先要焚烧军区,被称之为“军旗奉烧”。也正因为如此,从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日军征战大半个亚洲,但是却在没有遗失一面军旗。没想到堂堂106师团的军旗竟然在武汉前线被支那人缴获了。这在日本人看来是不可原谅不可洗刷的耻辱。

迫于国内的压力,再加上第二军之第三师团迟迟不能到位,江北的进攻陷入了困境,因此华中方面军决定全军后撤,结束这次已经没有胜利希望的会战。

武汉会战结束了,这一战日军颇有一点虎头蛇尾的意思,声势浩大的集中了十多个师团,号称要拿下武汉摧毁中国政府以及民众的抵抗意志。但是结果却是苦战三个月却只能止步于马当要塞,陆海空三军皆损失惨重。

确定日军主力已经后撤之后,国民政府致电独七师,全师立即移防武汉,准备接受军委会的嘉奖,包括马铮在内的军官接受军委会的授勋。

接到命令后,马铮将这几日大战阵亡士兵的遗体集中起来安葬在双峰尖脚下的一大块空地上,并且找来当地有名的石匠凿了一块巨大的石碑,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一章:移防武汉(求月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