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四十五章:战前会议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四十五章:战前会议(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不一会儿会议室里就坐满了人,看看参加会议的军政官员们基本上都到了,马铮便将桌子上的地图等物品全都收起来,然后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同志们:昨天下午八路军总部发来急电,日军第10师团、第110师团主力各一部份全力进犯我冀南根据地。日军占领了冀南一些县城后,在飞机配合下,分路继续向冀南中心地区进犯,企图摧毁我冀南抗日根据地。经侦查,日军华北方面军前段时间制定了专门针对我们八路军的治安肃正作战计划,目的是扫清占领区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总部命令我部加强警戒,随时准备侧援冀南地区的部队,大家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马铮开口道。

首先开口发表自己意见的是军情部长徐英辉,只见他当即说道:“司令员,这段时间对于日军的调动我们情报部门也收集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但是有些尚在查证当中,还没有确定,所以前几天我一直没有上报军区。参加这次冀南扫荡的日军有三万多人,主力是日军第十师团和第110师团。而日军进犯的主要地区是威县、平乡县、巨鹿等县。而这些地方是我八路军129师的防区,现在日军推进的速度很快,战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晋中、晋西北、晋北、冀北、冀西北的日军也蠢蠢欲动,其直接的作战目标就是我们八路军各部。”

徐英辉说的很快,也很清楚,作为绥察军区的情报部部长,徐英辉在绥察军区的地位仅次于马铮和云鉴,他的情报部不但是绥察军区的情报收集分析处理的唯一的部门。同时也是内部保卫反间谍的保卫部门,而且还有独立的武装。虽然武装的部队不是很多,只有两千人不到。但是其战斗力却是极其强悍的。所以水涨船高,情报部部长也成了仅次于马铮和云鉴之后的权力最大的人物。

消息确实很震撼人心。日军不但是在冀南、鲁西南地区拉开了架势要收拾八路军游击队以及地方民兵等抗日组织,同时也在晋西北、晋东南摆开了龙门阵,要和八路军各部比划比划,如果其他地区的零星战斗,那么整个华北地区算是全部卷入了这场战斗,看来日军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不消灭八路军誓不罢休。

“那我们防区外围的日伪军呢,有啥动静?”云鉴当即问道。

徐英辉当即说道:“我们防区外围的日军倒是动静不大。张家口和大同一线的日军只是加强了警戒,但并未向我军防区推进。不过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向驻守张家口的日军第16师团补充了一个联队的兵力,似乎是为了弥补前段时间该师团的损失。”

听完徐英辉的回答,云鉴想了想说道:“我看着这是日军的障眼法,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不可能一点准备也没有,标准的外松内紧,我们必须加强戒备,免得被小鬼子打个措手不及。”

马铮点了点头说道:“加强警戒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太过于紧张。以我之见,张家口、大同一线的日军顶多是想要牵制住我军。防止我军南下增援晋西北、冀中等地的八路军。我不相信日军有这个魄力在这个时候同我们展开主力决斗,要知道前不久我们在绥西给予了日军重创,日军不会这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的。”

“其次日军也完全没必要同我军死磕。虽说我们绥察军区对他们的威胁不小,但是却偏安一隅。绥察两省的地理位置已经决定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所以日军是不会也不能把主力都抽调过来收拾我们军区的。杉山元和梅津美治郎也不傻,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清剿占领区的抗日武装,而绥察两省已经不是他们的占领区了,所以他们不可能对我部防区展开全面进攻,最起码现在进攻的可能性不大。”

“司令员,那我们该怎么办?”云鉴当即问道。

“怎么办?当然是凉拌了,既然小鬼子要玩儿大的。我们就陪他们好好玩儿玩儿!”马铮冷笑着说道。

云鉴看了看马铮,然后说道:“您是怎么想的。准备支援八路军其他各部的反扫荡?”

“支援八路军其它部队作战肯定是有必要的,这次日军几乎出动了全部的兵力。以我们八路军各部的战斗力很难打退敌人的进攻,即便是成功反围剿,自身伤亡也会极其惨重的,所以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接着马铮继续说道:“同志们,开展已经快要两年了,经过这两年的对日作战,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日军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早在几年前,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对华侵略总政策的东方会议上强调,“满蒙”对日本的国防与生存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将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等。此次会议后田中向天皇密呈奏折,鼓吹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等。”

“由此可见包括我们绥察二省在内的蒙疆地区在日本整个扩张战略中的地位,现在日军虽然在我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但是并不等于说日本人就会心甘情愿的放弃这部分利益。他们不但不会,只要时间以及实力允许,就会再次对绥远和察哈尔发动进攻,卷土重来,因为这是他们既定的战略国策,是不允整改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将防区向日战区扩展,以加大我军的战略纵深。”

云鉴等人闻言皆是点了点头,马铮说的是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五章:战前会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