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之绝版马官>第912章 没有安排

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有的猜了,别看刺史大人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涵义丰富。

因为救过刺史夫人两次,而由一位刺史府内卫飞升至从六品下阶的李引,无论怎么说都不太正常。现在,因为刺史的态度,有些人觉着事情该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了。

幸而参加这次黔州水网贯通仪式的,都是高层次的官员,因而那些低声谈论的猜测,才没有发展为村妇级别的意会和风传。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六县都水使李引不大妙了。

澎水县县令张佶的感触是最深的,他这几天的感觉就比前些日子好多了。刺史高审行的一句话,巡察六县水务的重任就落在了他张佶的肩上。

张佶知道,有一个仕途之上极为关键的忿路口出现在自己面前,因为黔州长史——那个在强势的刺史手下从来不管正事、说话都不敢大声的摆设老头儿马上就要致仕归乡了。

本来这个位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留给李引的,但是如今他也可以瞄上两眼了。

他带上了武隆渡的津丞马涸,奔走在各县的山山岭岭间,面对那些同僚时,张佶的态度不卑不亢、没有颐指气使,但一本正经。

不久,张佶呈上的一份《黔州各县巡水小队筹建概要》的牒文,就摆到了刺史高审行的面前。

除了都濡县之外,黔州另外五县都安排了四、五十人的巡视队伍,而且为了显示对这项事务的重视,这些县都安排了县尉亲自带队,在灌溉最紧要的时候,张佶要求他们昼夜巡视。

“刺史大人,这是卑职专门这样要求的,如此,各县在执行刺史大人的指示时,才不会流于过场。”张佶对刺史说着,发现刺史的目光落在了都濡县的那段文字上。

六县中只有都濡县没有完成这个任务,都濡县竟然一个人也没有安排。刺史大人在看到这一段后说不清心里高兴还是不高兴,但他还是满面阴沉地重重拍了下书案。

李引不给刺史大人面子,事情做的有些没有眼色了,都濡县连个虚假的名单都没有拟出来。但李引越是这样不尿刺史,说明他不那么看重什么官位,刺史的心里反而越有些踏实了。

刺史问,“李引在忙什么?”

张佶道,“李大人倒没闲着,他拉了一帮人正在拆山上的蓄水池,说是要改造什么东西。”高审行有些吃惊,黔州的水网刚刚贯通,他怎么要拆?!

“你没问他要改造哪里?”刺史问张佶。

张佶有些为难地说,大人,下官如何说?都濡县的灌溉网路自成一体,再说李大人现在还是六县都水使呢。

刺史急三火四地起身,挥挥手道,“我们去看看!”

……

李引人在都濡县,丫环就一定会去,西州长史苏殷眼下在黔州也没个伴儿,黔州引水上山的战役取得大捷,保水就不那么火燎眉毛了。再说到哪里督办不是督办,所以苏殷当然也得去都濡县。

另外,热伊汗古力很快就把深夜出入刺史府女子的身份摸清楚了,就是都濡县的那个寡妇吕氏。

苏殷不能张扬此事,但对高审行趁着夫人去长安搞这一出极为不齿,但她不知道在这件事情上自己能帮崔夫人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但都濡县就一定要来了。

她和丫环两个人赶到都濡县时,县令李引正带着一班人在盈隆岭上大干。他从上次的澎水县引水石渠淤塞一事上得到了重要的启发。

目前黔州的石渠都是仿照都濡的样式砌筑的,只考虑了引水上山、却没有考虑万一山上的水大了,怎么往山下排泻。

毕竟这些石渠不能年年修,花钱花物的也算十年大计,那么在原来的基础上完善出排水功能就有些必要了——今年天旱,保不准明年就是涝年。

李引的方案,就是在那些蓄水池的上山侧同样凿出排水闸门,天旱时当然用不到这一侧的闸门,但在洪涝年头,这一道闸门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如果这项改造获得成功,都濡供水网路的功能就又丰富了——山上的水可以利用引水石渠,一直将水疏送到那盈隆崖下的深潭里去。

配套的改造还有不小的事情要干,比如,在石渠的沿线的田地边构筑挡沙墙,就地取材、再加上熟石灰,夯出一尺高的矮墙即可。

平时这道挡沙墙可以挡住沙土,防止它们被山风刮淤到石渠里。万一有排洪的需要,那么地间的水万一漫过了这道墙,挡沙墙便起到了沉淀泥沙的作用。

李引想,既然刺史大人毫无来由地对自己表示了不满,那就不要往他眼前凑合了。

当时李引提出辞去“六县都水使”之职,是他内心里真实的想法。但西州长史苏殷的制止,也让他想起了崔颖对自己寄予的厚望,因而他没有再坚持。

澎水县令张佶带着武隆渡津丞马洇赶过来、传达刺史的指示时,李引猜测高审行的用意,恐怕是想让张大人取代自己了。

他没有任何的不平,甚至已经做好了被高审行罢去“六县都水使”的心理准备。

他不认为高审行的法子有多大用处,因为淤塞了石渠的泥沙正是从开垦出来、土质松散的地间冲下来的,干旱年景根本用不着,洪涝年景你安排多少人去疏通能疏通得过来?

丫环领着苏长史到盈隆岭上时,李引正赤着膀子带人大干,看到她们后,李大人慌忙找了件袍子披上,然后指着他的创意给她们解释。

连丫环都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并对


状态提示:第912章 没有安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