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土地神的世俗生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野鸭子和鸳鸯

说起来,蓑衣在农村也属于老古董级别了,早些年家家都有。

雨天出行,人们基本都是披着蓑衣。再后来,种庄稼用上肥料,蛇皮袋里包裹有层塑料布。这东西隔雨效果很好,用起来轻便。

再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塑料布也跟不上形势,雨天出行换成了小洋伞。

蓑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放在家里没啥用,还占地方,大都被当破烂扔掉。现在除了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家里还保存着,现在很少能看到。

老叔公陡然要编蓑衣,刘道德二人听后都觉得惊诧。

“不是我用,是来咱们村玩的人,看上我家的蓑衣,掏钱买去了,说是准备弄回家挂墙上当装饰。他还给我提出个建议,让编些蓑衣、斗笠、鱼篓、草鞋啥的,在村里卖,就当工艺品……”老叔公解释完,问道,“懒子,你觉得咋样?”

对于游客们这种行为,刘道德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他想了想,点头:“应该靠谱,真卖不掉,我还可以给你放到网店上出售……”

“行呀,老叔公,临老你这手艺还能发挥余热,这东西真要买的火,比你养牛都划算。”刘老三也觉得此事大有可为,不过这是技术工种,一般人没手艺,知道能挣钱也白瞎。

几个人正说着话,喇叭声响起,一辆皮卡直接在他们身旁停下,车身还印着xx婚纱摄影几个大字。

陈大东打开车门跳下,笑着打招呼:“你们都在这里呀……老板,来几瓶绿茶”

“嗯,又来拍婚纱照了”刘老三利索起身问:“要啥牌子的?”

陈大东也是河东刘村的常客,现在他们店开辟了乡村风情婚纱摄影,隔三差五总要领人来一趟。

村里村外景致,他大都当背景拍过。

这人会做人,来河东刘村经常免费帮村民拍照,连工本费都不收,所以混的很熟。

有时候需要什么道具,只要一开口,村里人保准借。

“随便”陈大东接过绿茶,咕嘟咕嘟灌了一气,然后回答:“你们谁家有鹰船,借我用用,等下新人想在水面上拍几张照片。”

“鹰船我家就有,关键你们谁会撑船,这东西可不比平地,没划过的人稍不留神就弄翻。再说,鹰船太小,人多了也没地方站。”老叔公在旁边插话。

“也是,那你们这里有那种渡人的木船没?”

得到否定答案,陈大东有些失望。

没办法,河东刘村虽然有水,但水面不够大,更谈不上水上交通,自然用不着坐船出行。

“对了,道德,等下还要去你门前拍几张照片,小灰在家吧?”

“好呀,随便拍,不过你给它带食物没,这家伙无利不起早。”刘道德一口应下。

现在正是白残花开的季节,他院外兔子坑边红白翠绿,相呼映照,拍出来特别漂亮。

“早准备着呢,我前些日子特意上网买的松子。”

陈大东等一阵,见后边的车子没跟过来,又掏出手机打电话指路。

没两分钟,一辆轿车赶到。

见人马到齐,陈大东开始忙乎起来,带领几个手下搬器材。

婚纱摄影的场面刘道德看过几次,觉得没啥意思,就领着大将军重新返家。现在露水差不多消退,该把黄牛赶出来撒撒欢了。

十一点多点,陈大东结束村里拍摄,才领着几人赶到院中。

第一个背景是桃树下,两个新人脑袋趴在石桌上对视,小灰蹲坐旁边凑热闹。

随后猫头鹰也做了背景……院里院外拍了不少,众人接着转移到燕子崖下,拍摄群燕飞舞的场景。

这段时间,去年飞走的岩沙燕陆续返回,开始筑巢孵蛋,整个燕子崖又变得热闹起来。瞧那气势,比去年更胜。

他估摸着,现在数量应该上万。

陈大东刚过去五六分钟,突然又传来喊叫:“刘道德,刘道德,你赶紧过来看!”

“咋了,有啥事儿,一惊一乍的。”刘道德忙走出远门。

就见陈大东远远地走来,剩余几人站在水沟边,呆呆望着远处。

“鸳鸯,你们这里发现了野生鸳鸯。”陈大东兴奋地叫道。

“啥,真的假的,你不会是看到野鸭子吧。”刘道德不以为然的开口。

野鸭子长着绿头,脖子里有个白环,看上去相当漂亮。因为这个,经常有游客把它们当成鸳鸯。

“不是野鸭子,不一样,你过来看下”陈大东很确定的回答。

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刘道德几步赶过去,站到几人身后。

二十来米外的芦苇荡边,六只小家伙在水沟里缓缓游动。它们个头不大,比野鸭子要小一些。的确和图画上中的鸳鸯很像,脑袋上羽毛白绿红相间,翅膀末梢几根米黄颜色的毛立起,非常漂亮。

“应该是鸳鸯,”看过后,刘道德也有七八分确认。

“河东刘村这片以前有鸳鸯吗?”一个工作人员随口问。

“没有,反正我从来没见过”刘道德很肯定的回答。在自己多年捉鸟经历中,从来没见过这东西。

他隐隐猜测,这几只鸳鸯很可能和岩沙燕一样,是被土地庙周围灵气吸引来的。刘道德一天在门前水沟边转悠几趟,都没发现,估计它们今天刚飞到这里。

可惜了,要早一天林小桐也能看到。

不过只要几个小家伙还在河东刘村,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是个好兆头呀,你们来河东刘村拍婚纱照,连鸳鸯也来祝贺”陈大东对两个新人说了句讨喜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一章 野鸭子和鸳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