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忠嘴里着不管,孙氏和杨若晴娘俩听听就好,要真信了,那这将近三十年的相处也就白处了。
就算日头从西边出来,黄河水倒灌,杨华忠也不会对杨永青,乃至老杨家的事坐视不管的,这是杨华忠做饶原则和底线。
收拾完碗筷,外面原本强烈的日头突然就被不知从哪里吹来的乌云给挡住了,不一会儿,狂风大起,地面飞沙走石,空黑云翻涌,青白日竟然隐隐有要进入黑夜的势头。
“哎呀不好,这是要下雨啦!”
孙氏探了个头,惊呼,“快,快收衣裳。”
杨华忠正准备出去田里转悠,大晌午的他宁可去田埂树下抽旱烟跟村民们一块儿拉家常,也不习惯在家里歇午觉。
这会儿也不出门了,赶紧帮着孙氏一块儿收衣裳收鞋袜。
杨若晴要去帮忙,被孙氏推开,“你快些回骆家去收衣裳,我这里东西不多,我和你爹收得过来。”
既如此,杨若晴也不磨叽,懒得从院子那边跑耽误工夫,一阵风似的冲到杨华忠家后院,攀上了墙头,稳稳落地的时候人已经出现在骆家后院了。
今个一早,她不仅把家里好几张床的被褥拆洗了,还把秋的鞋子找出来刷洗了一番,趁着这日头好全晾晒干,待到一阵秋风秋雨吹过的时候,家里人能直接把鞋子翻出来船上。
这不,后院的竹竿上一排排都是被单被套,石阶上一排排都是鞋子。
杨若晴双手齐出,把鞋子往边上准备好的大竹筐里扫,长袖善舞又卷起竹竿上的被单被套往旁边的大库房里送。
大库房里通风透气,属于室内晾衣房,把衣裳鞋袜转移到这里后,管他外面下成瓢泼大雨都不急不慌,啥时候想叠衣裳了就来这里收取。
这不,她做了一半,前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翠莲和拓跋娴两人一块儿过来了,看着架势也是赶过来收衣裳鞋袜。
“呀,晴儿你都快收拾完了啊?这啥时候回来的?我咋没瞧见你进门呢?”王翠莲一脸惊讶。
拓跋娴指了指那边的墙头,笑而不语。
王翠莲顿时懂了,她笑着道:“早知道当初就该留扇门,进出更方便。”
杨若晴把鞋子在库房里的木架子鞋柜上一字排开,微笑着对大妈和婆婆道:“留不留门无所谓,多翻翻墙还能练身手,这是当初棠伢子的。”
王翠莲和拓跋娴都笑。
此时,外面已经开始打闷雷了,“大妈,婆婆,宝宝那丫头呢?”
王翠莲道:“之前就去对面她二舅家找绣绣耍去了,方才上开始上黑云那阵子,你大伯就去接去了,这会子应该快回来了。”
杨若晴点点头,就算没接回来也没关系,只要是在室内就没事儿,打雷闪电的时候,尤其是夏这种雷阵雨,切忌不能在野外,若是不巧刚好在野外,也要记得找地势低矮的地方先躲一阵,千万别站在大树底下,容易引雷。
院子里晾晒的衣物都被收拾一空,现在,就算上破个洞,大雨下到明,杨若晴心里也不慌了。
拓跋娴接着回了前院,王翠莲去了灶房,杨若晴则坐在堂屋跟后院的穿堂里纳凉。
风贼大,把挂在墙上的斗笠和蓑衣都给吹起来,拍得墙壁啪啪作响。
这也太凉快了吧,杨若晴像个老佛爷似的坐在风口上,舒服得冒泡,一整个暑积压下来的热气仿佛都在这一瞬间被吹走了。
只可惜,当干燥的石板地面上开始出现铜钱印儿大的雨点时,风便渐渐的减弱。
随着翻涌云层后面辟出一道道绿色的闪电,雷声如擂鼓般在屋顶咋响,倾盆大雨从而降,哗啦啦啦冲刷着屋顶,地面,四处都在噼里啪啦响成一片,视觉和听觉效果一级棒!
“这爷俩看来得雨停了才能回来了。”
王翠莲竟然赶在倾盆大雨落下来之前回了后院,她走过去把堂屋最南面的一扇窗户放下来,免得风把雨卷进来弄湿了茶几和凳子。
“大妈,过来坐会。”
“好嘞。”
王翠莲倒了两碗茶端过来,杨若晴赶紧起身双手接过:“还要你给我倒茶啊……”
王翠莲慈祥一笑:“这没啥。”
婆媳两个并排坐着望着院子里的雨有一搭没一搭的拉着家常,商量着待会夜里整点啥吃食。
庄户人家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每逢下雨没法出去下地干活了,男人们闲在家里睡觉,女人们则寻思着就地取材,弄点啥新花样的吃食来犒劳一家人。
三月三的野蒜粑粑,蒿子饼,黑芝麻粉,四月底麦子收割后各种用麦子粉做成的吃糕点。
麦粉粑粑,包子馒头,炸糖饺子,七月收割辆谷,米粉又派上了用场。
婆媳俩这么一合计,夜里的吃食也敲定了,前几日孙氏送过来的米粉,搁点红枣碎和花生碎进去蒸米糕。
另外,煮饭,王翠莲重在后院沙地里的黄豆芽长势茂盛,掐半篮子黄豆芽,再从水桶里捞一条李家村水库里弄来的黑鱼削成鱼片,跟黄豆芽一块儿做一盆水煮鱼。
鱼肉富含蛋白质,能满足一家饶需要,黄豆芽是蔬菜,能补充维生素。
此外,青红辣椒炒土鸡蛋,开胃下饭,香甜松软的米糕是饭后甜点,满足!
雨势渐的时候,王翠莲起身先去灶房准备去了。
杨若晴原本也想去,结果萧雅雪撑着伞来串门。
“你这串门的精神真感染,雨还在下呢,不怕淋湿了衣裳啊?”
杨若晴赶紧起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