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还活着!
贾珠自身没有任何战斗力,流落在外时间越长,贾珠面临的危险越大。保护她的飞军小队已经确定全灭了。没有战士保护,贾珠即便幸运逃脱羌人的追杀,也可能由于缺乏野外生存能力遇到危险,甚至就此香消玉殒。
按理说,逐鹿领应该立即加大搜救力度,但鱼不智和徐庶商量过之后,决定召回大部分仍在执行搜索任务的人手。
召回人手的原因有二。
一是飞地附近羌人成建制出现。随着羌人战士陆续抵达高原飞地附近,实际上出去的搜索队自身安全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搜索队自身尚且不安全,又何谈救人?飞地孤悬于高原,逐鹿领在这片区域能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徐庶可不想将宝贵的战士主动送入危险境地。况且,种种迹象表明,蠢蠢欲动的羌人即将对飞地发起进攻。这样的情形下,徐庶必须优先保证飞地和本方战斗人员安全,收起拳头,准备迎击即将到来的进攻。
二是出于对贾珠下落的猜测。飞军战斗力毋庸置疑,精锐战士死光了,弱质女子却安然无恙,是贾珠比飞军更能打?显然不是!
那么贾珠现在的处境无外乎以下几种:躲藏、获救、被俘。
躲藏在某个隐密处是有可能的,可高原广袤,有大量人力的土著都没抓到她,逐鹿领这点人手找到她的机率显然更低,在羌人即将进攻的时候,将宝贵人力押宝赌运气是非常不智的,大规模搜索前提是先解除飞地威胁;获救,可能性微乎其微,这里是羌人地盘,除寥寥几支商队,几乎没有汉人会在这片区域活动,而逐鹿军事实上已成羌人公敌,羌人不会放过贾珠;被俘,杀死战士,掳走年轻女子,是符合情理的做法,也是最可能的结果,如果贾珠已经被俘,再派人搜索自然是无用功,还不如把力量先集中起来,先解决飞地附近的羌人,最不济也能争取抓点俘虏,看有没机会交换人质。
权衡利弊,先应付飞地面临的威胁是第一要务。
如果飞地没保住,逐鹿领失去在高原的落脚点,搜救行动更无法开展。
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召回人手的做法是正确的。
鱼不智重返高原第三天,飞地遭遇夜袭。
夜袭发生在黎明之前,最黑暗那段时间,同时也是警惕最薄弱的时刻,受定式思维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天快亮的时候不会有袭击发生,故黎明前夜袭成功率往往更高。羌人原本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觉悟,但飞军逃亡途中多次黎明夜袭,给羌人留下几次惨痛记忆,羌人果断拿过来活学活用。
羌人赤足,奔袭无声,尖兵潜至飞地外围,用吹箭之类武器射杀哨兵,虽然吹箭飞行有少许声响,射杀过程中有较长间隔,但几个哨兵明显警惕性不足,天亮前靠着栅栏打瞌睡,一个接一个被射杀却毫无反应,羌人的行动出乎意料地顺利。解决掉哨兵后,羌人大部队潜至营地外围,有人翻进来轻松打开栅栏,大部队顺利进入。
进入据点后,羌人仍然采用了学自飞军的战术,分队潜入帐篷和房间,准备暗杀熟睡中的汉人。天色将明人将醒,羌人并没有指望能从头杀到尾,就是想在暴露前尽量多占些便宜,能杀多少算多少,被发现后硬碰硬就是,就算没办法一鼓而下,他们还带了大量火油和烈酒,迎风纵火,点亮营地,制造大量废墟应该不难。
不得不说,飞军逃亡途中着实给羌人好好上了几课,逐鹿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着实令人胆寒,以至于向来打仗一窝蜂的羌人,非常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汉人战术,并很快用于实践。执行过程虽然存在瑕疵,但客观讲整个计划中规中矩,没有明显漏洞,考虑到羌人惯常作战风格,这次表现出来的进步非常明显,警惕性稍差的对手,很容易被坑出一脸血。
对手太强,逼得羌人自我进化。
只可惜,羌人的对手是一位王级谋士。
徐庶从不轻视任何对手,羌人踢到铁板。
钻帐篷和房间的羌人,还没适应里面的黑暗,就稀里糊涂地失去性命,甚至连发出惨叫和异响都办不到。无大响动,外面的羌人以为暗杀可持续,继续前移钻帐篷和房间扩大战果,于是更多羌人悄无声息地死去。等到羌人迟迟没见同伴出来,感觉不对劲的时候,营地深处三声哨响,汉人四面八方杀出。白毦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特殊兵种,賨人号称“东方斯巴达人”,战斗素养远胜羌人,而且羌人阵型在不断渗透过程中散得很开,逐鹿军发动反击时,羌人根本没办法组织起有效抵御。
如果羌人足够仔细,会发现被射杀的“哨兵”根本不是真人……
羌人泪流满面:果然不能跟汉人比奸诈!
在逐鹿军营地中被包围,部队分散难以组织防御,战斗素养又在下风,战事进程和结果已不难想见。
一边倒的屠杀!
偷袭者被伏击,心理难免有落差,再加上逐鹿军凶悍难挡,偷袭者几乎一触即溃。负责这次黎明夜袭的羌人首领竭力呼唤部众,试图挽回颓势,可这番努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被碾得粉碎。随着羌人首领被白毦乱矛捅死,尸体被几根超长长矛挑在空中示众,羌人再无战意,拼命想逃离这修罗场。
可逐鹿军的营地,哪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通向营外的路口竖起一面面大门板,賨人神兵狞笑着等羌人自投罗网。白毦化整为零,一支支长矛队踏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