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随着这句话泛起在脑海里,许广陵忽地停下了脚步,因为他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什么是“知”?
一瞬间,所有的过往接触过的与知有关的信息,俱都纷纷扬扬,浮现于许广陵的意识之中。
知识分子。
无知少女。
知识就是生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生活中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
……
知识就是生命。
许广陵的意识短暂定格于这句话上。
这句话显然是不准确的,知识并非就是生命,但知识确实属于生命。无生命的东西,无所谓知识。
知识,知与识。
感知、认识。
用“身”去感知,如香臭,如酸甜苦辣咸,如好听的声音和难听的声音,如好看的东西和不好看的东西,这些,不需依靠外界,也不需依靠任何的认识,而只依靠身体本身的判断来完成。
用“心”去认识。
感知层面的酸甜,可以上升为认识层面的“酸酸甜甜就是我”;
感知层面的香臭,可以上升为认识层面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知层面的好听与难听,可以上升为认识层面的乐音和噪音,乐音中进一步诞生五音七音,然后以五七音为基础产生乐曲,然后乐曲配词,可以演唱,演唱之余,可以再加以肢体配合,形成舞蹈……
噪音不止是难听,还可以对人产生破坏,什么区间的噪音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什么区间的噪音开始切实地破坏身体的机能。
……
感知+认识,形成整个的知识体系。
这其中,感知是前提,是基础,而认识,是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的升华。
没有感知,则认识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具备任何意义。
不管什么乐曲,对聋子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不管什么颜色,对瞎子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对嗅觉失感的人来说,香臭没有意义,对味觉失感的人来说,美味以至美食,也基本失去了意义。
人类的知识体系,就架构于人类身体的感知之上,然后,用以满足感知?
思绪至此,一条街道浮现在许广陵的脑海中。
是他脑海地图里的随意一条街道,而在这条街道地图上,许广陵的注意力渐次地从左向右。
真好听羊肉馆。
这是许广陵光顾过的一家饭馆,通过神农诀,过门因嗅而入。
羊肉很地道,火候也掌握得不错,然后羊肉汤、羊肉面、羊杂等,都相当适口,也因此,价格较高,超出同类50%以上,但从情况看,还是很受周边居民欢迎。
其实,那手艺或者说工艺如果能普及,有资金支持的话,那羊肉馆完全有资格形成全国甚至全世界联锁的羊肉馆的,如“老干妈”一样。
在竞争中,不需要超过同类太多,只超出一点,就足够了!
文辉打印店。
七彩美甲店。
暖暖(蛋糕店)。
水果店。
茶铺。
书店。
医院。
眼镜店。
笔记本售卖店。
手机大卖场。
……
许广陵不知走过多少条类似这样的街道,而这一天,此时此刻,他以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审视着这些店铺,然后意识从这些店铺上面,转移到人上面。
各种各样的人。
孩子,学生,教师,工人,商人,厨师,医生,音乐从业者,科学研究者,士兵,武器研究及开发者……
所有不同的从业,最终归诸为“对社会有所用”。
对社会有所用,也就是对人类有所用,这人类可以是全人类,也可以是一部分的人群,甚至可以只是某一个人。
对全人类有所用的,如科学研究者,研究如何拓荒盐咸地,研究沙漠的治理,研究海草的培育。
对一部分人群有所用的,如音乐从业者。
对某一个人有所用的,如私家厨师。
而所有的项目或活动,都立足于,“让自己生存”,“让自己更好地生存”,“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这些所有的项目或活动,都定位于,“让人类更好地生存”,“让群体或部落更好地生存”,“让身心感知有着更好的体验”。
人的一切活动,中心也都是人。
主观上为了自己,客观上为了他人。
为了自己或他人的什么?
基本的生存,以及在生存之上的,五彩斑斓的感知及生命体验。
换言之,一切都从“生命”出发,然后一切也都回归于“生命”。
思绪演绎到这里的时候,许广陵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然后意识中,继续纷纷扬扬着。
人体学。
对人体展开研究,包括饮食,包括睡眠,包括运动,包括人体方方面面的一切,而这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让一个人花费一生的光阴。
当然,掌握了任何一个方面,也都足以让这个人“学有所长”,然后,可以“为社会所用”。
医学。
饮食学。
这几个,应该算是和“生命”最接近的知识吧,而这其中,和大部分人关系紧密相关的,是医学,和所有人相关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