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李忠明也挺倒霉的。
如果他能早点知道曹国彰已经被抓的消息,恐怕早和章立真一样,带着兵去投降了。
剑门关虽险,但关隘中又不产粮,朝廷大军只要围而不攻,不出几个月就能把他困死,他又岂能不知?
可惜绵竹关那边,章立真在收到消息后,就直接封关,任何人都不得通过绵竹关,这么一来曹国彰、周延儒被抓的消息就被封锁了。
章立真为什么这么做?
答案是:故意的。
他和李忠明的矛盾极深,深到章立真恨不得弄死李忠明。
章立真身为朝廷委派的总兵,照道理说关内诸军的将领都是他的麾下,至少名义上得是吧?可是李忠明倒好,仗着是曹国彰的第一亲信,向来不把章立真放在眼里,甚至有一次,还鞭打章立真手下的一个参将。
这口气,曹国彰在任巡抚的时候,章立真只能隐忍不发。但是现在曹国彰下台了,章立真岂能轻易放过李忠明?
于是他摆了李忠明一道。
李忠明直到秦书淮的大军抵达剑门关外二十里,才接到岗哨通知,说国公爷的大军来了。
于是他纠结了一下,心想秦书淮的大军是哪来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股大军肯定不是从外边入川的,因为朝廷大军想要入川,势必通过他的剑门关。即便他们走西道水路,那也要很久,自己早收到通知了。
想来想去,他觉得一定是章立真的。
章立真背叛了周相和巡抚大人!
于是他立即召集手下将领,一起商讨该怎么办。
倒是有将领提出,秦书淮既然已经收服了章立真,并且直扑剑门关而来,很可能成都已经被他控制了。
但是李忠明觉得,成都城没那么容易失守。
他知道,吴玉田的兵能打着呢!
况且,据探子来报,章立真的大军整容齐整,根据不像打过仗的样子。
所以他严重地怀疑,秦书淮是不是想来吓唬自己,让自己投降?
东林待他恩重如山,李忠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但凡周延儒或者曹国彰还在,他就绝对不会投降。
况且,他还占着剑门关险地,关内军粮充足,守个几个月都不成问题,根本不怕官军!
当然,如果能确定曹国彰或者周延儒已经被杀或者被擒,那他再抵抗也没意义了,也会选择投降。
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让探子再去探探,看看对方大军中有没有吴玉田的队伍。要是有,那就说明成都城已破,他也可以投降了。
他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犹豫,就要了他的命。
首先,他派出的探子出去后,为了看清有没有吴玉田的人,不得不抵近侦察,结果一个不巧就被章立真的人马发现了。
这些探子要是掉头就跑,没准能跑走。
不过他们也懒得跑了。
跑回去干啥?啥都没打探到,回去还不是挨军棍?挨了军棍,等国公爷的大军一到,咱们多半还是个死。
图啥啊?投降多好,再怎么说咱们也是弃暗投明不是?国公爷的大军那也是朝廷的大军,还能杀了咱们?
于是这些人就大大方方地迎了上去,冲对面来的章立真部下大喊,“弟兄们,自己人!咱们来投奔国公爷来了!”
结果这几个探子就成了弃暗投明的“义士”,他们先是大骂了一同李忠明,然后把剑门关内的布防情况说了一遍,为此还一人得了五两赏银。
真是皆大欢喜。
不过他们欢喜,李忠明就郁闷了。
探子没等来,国公爷的大军就先到了。
章立真憋足了劲要坑李忠明,大军抵达之后,他自告奋勇亲抵关下去叫阵。
“李忠明,你这直娘贼认贼作父,为虎作伥,还不速速下来受死?”
“你要是现在出来投降,你章爷爷还能给你留个全尸!要不然,老子把你千刀万剐!”
他叫骂了半天,就是不提吴玉田已降,曹国彰、周延儒已被抓的事情。
他要是直接推出曹国彰和周延儒,可瞬间瓦解李忠明部的军心,到时他不降也得降。
章立真明知道这一点,可就是不这么做。
很简单,他就是要坑死李忠明。
在这个时候,李忠明已经很被动了。
就算他现在打开关门,那也只能算“投降”,而非主动归顺。
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
比如章立真,在接到消息以后立即带兵去见秦书淮,那是归顺。但即便这样,他还是有明知东林谋逆而不加制止之嫌,回头顶多功过相抵,或者降级使用也大有可能。
但李忠明可是为东林坚守到了最后,他现在就算投降,那也得被绑起来送往京城待审,顶多算他个及时悔悟,能稍稍减轻处罚,但抄家是必然的,他能不死算不错了。
所以李忠明自然不会轻易开关迎接秦书淮。
一来他要确定吴玉田有没有降,如果吴玉田没降,他也绝对不降。
二来即便要降,他也想和秦书淮谈个条件,比如确保他能活着,而且家产不被抄没,他才投降。
他觉得自己有五万兵,有天险,就有资格和秦书淮谈条件。
那些流寇投降前不都跟朝廷谈条件的么?而且次次都满足了。
他们谈得,我李忠明就谈不得?
好好的琢磨了一番,他决定先来个缓兵之计。
派人去关楼上喊话,说他不相信章立真,若是国公爷真的来了,那么请国公爷出来,他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