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罗马全面战争之异世帝国>“第十八章·底牌幕府”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圣雄甘地(现代印度的国父,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大约三个月没有打开罗马城军力属性表的白峰,仔细看完罗马城军力属性表的变化后发现,罗马城系统计算系统兵力的模式竟然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是不利于白峰发展军力的变化!

首先,是原本不被算入系统兵力的特殊人员,现在已经被算入系统兵力;其次,是双列战舰和三列战舰上的初始船员,之前也是不列入统计,现在却是即算入系统兵力,又列入军队总算。

罗马城现有的六十艘双列战舰和一百艘三列战舰,竟然占用了一万六千八百系统军队名额;更让白峰感到无奈的是,照着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他迟早都要自己限制罗马城海军舰队的规模。

否则的话,一旦罗马城的海军舰队规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占用过多系统军队名额,甚至会因此影响罗马城的正常发展;毕竟,陆军于罗马城的意义,要比海军重要的不止一星半点儿。

好在现阶段的罗马城,面对的主要陆上敌人是几乎没有水军可言的蛮族部落,远在海外的大和帝国诸岛,舰船又比较落后;仅凭罗马城现有的海军战舰数量,已经足以应付方方面面的需要。

除去以上两点的变化以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变化,其实并不是罗马城系统兵力计算模式的变化,而是大和军团属性栏中南部常备军的数量变化。

当初白峰率军离开陆奥国的时候,受命率军驻扎于南部家族旧领的南部信直,其麾下南部常备军只有一万两千将士;事实上,南部常备军的规模,自白峰离开陆奥国后就没有发生过变化。

直到白峰这次打开罗马城军事力量属性表,竟发现南部常备军的规模由一万两千将士增加至一万五千将士;为什么南部常备军的规模会骤增四分之一?这个问题一直在白峰的脑海萦绕。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考虑,南部旧领东有炎黄常备军保护沿海,南有真田常备军和岩清水常备军作为屏障,西北有九户常备军和泉山常备军充当门户,基本没有什么直面外敌的可能。

既然南部旧领没有直面外敌的可能,那么南部信直的南部常备军为什么还会私自扩军呢?要知道,给予统兵大将诸多灵活应变之权的白峰,可从来没有给过他们私自扩军的权力!

苦思良久都没有想出什么合理解释的白峰,提前做出规划,等到统一东部地区的计划完成后,自己一定要率军重返炎黄家族;到时候,大和帝国是谁的大和帝国,可就说不定了。

虽然大和帝国山势较多的地形,不利于白峰麾下的蛮族战士和系统将士作战;但幕府殿堂系统的存在和没有招募限制的幕府兵种,则弥补了白峰麾下大军这方面的不足。

幕府殿堂属性表

幕府统治区域:陆奥国(173万石)

幕府资产:143800石

幕府收入:17300石(统治石高的百分之一)

幕府人物(941):牧师(一级,500)、奸细(一级,175)、密使(一级,75)、忍者(二级,65)、艺妓(四级,30)、战场忍者(四级,四队)

幕府军队(42240):野太刀武士(sān_jí,一百队)、僧兵(四级,二十队)、稚刀武士(sān_jí,十队)、长枪武士(二级,六十队)、长枪足轻(一级,八十队)、铁炮枪兵(sān_jí,八十二队)

幕府将领:后藤基次(顶级特级武士)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幕府殿堂系统中的幕府军队数量已达四万两千余众,这还是白峰刻意放缓招募速度的结果;因为太过庞大的军队规模,会给粮食产量有限的罗马城,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

哪怕白峰可以通过使用国库资金购买的方式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但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大量招募幕府军队明显是不理智的;幕府军队的招募特性,决定了白峰不会太过急于招募幕府军队。

坐拥十四万三千八百石幕府资产的白峰,只需要一个念头一道命令,就能在一天之内招募出数万幕府军队;这就是幕府军队最大的招募特性,也是幕府殿堂系统最具实际价值的地方。

相比于幕府军队的招募特性和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真正让白峰越发看重幕府殿堂系统的,还是幕府将领的表现;换而言之,是后藤基次的表现,为幕府殿堂系统赢得了白峰的认可。

曾几何时,白峰一直认为,幕府殿堂系统的存在价值即弥补罗马城系统某些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幕府军队是罗马系统军队的补充,幕府将领是罗马系统将领的补充。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暂且不说幕府军队系统兵种的精锐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罗马城的初始兵种;就算是后藤基次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比卢库鲁斯、汉斯等罗马系统将领差。

如果只是能力上的能与罗马系统将领相提并论,或许白峰还不会对幕府将领太过上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幕府将领在能力不逊色于罗马系统将领的同时,还具有罗马系统将领没有的招募优势。

从罗马城系统被激活至今,将近四年的时间,白峰麾下系统将领数量仅二十三名;就是这二十三名罗马系统将领中,还有十一名是自我成长起来的系统将领,初始实力比较低下。

而幕府将领则不一样,五千石一名的招募价格,简直可以用物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底牌幕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