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五百五十节耶律洪基(2)
念念的想着上次没有看到庐山真面目真是可惜,原来已经不经意的看了几百次了,

小飞对我窃窃私语的说:“其实这个耶律洪基哥哥虽然识人不明,而且醉心佛法,直接把辽帝国一步一步推向灭亡。先是任用权臣耶律乙辛,这个奸臣简直做到了一手遮天,皇后和太子先后被害,晚年才醒悟过来,为自己的妻子儿子报了仇,但是已经为时晚矣。于是耶律洪基又开始醉心佛法,以求来世,并且在弘扬佛法,施舍佛寺方面做的相当奢侈,同时扶植皇孙耶律延禧,也就是后来的辽天祚帝。辽国亡于天祚帝耶律延禧,但跟晚年耶律洪基的执政关系也很大,正是在他的手中,大辽帝国一步步进入帝国黄昏。《天龙八部》中杀气腾腾的辽国精锐,其实在耶律洪基时代,由于在跟宋朝长期没有战争,他也不修战备,辽军已经战斗力下降严重,所以才在后来面对金兵时候,被打的落花流水。不过讲真,他人真的还挺不错的,和平爱好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呢,如果说耶律洪基在国事上并不怎么高明的话,那么作为先行者,他倒是跟后来的宋徽宗不相上下。精通音律,爱好书画,最为喜爱诗赋。与臣子有着诗友之称。后这位崇信佛教的皇帝更是在佛像底部写下了愿来世生中国这样的字样。耶律洪基在位期间也是一位和平爱好者,某年,因南朝(宋朝)兵骑越境,施弓矢射伤辖下(辽)人,耶律洪基致信宋神宗:窃以累朝而下,讲好以来,互守成规,务敦夙契,虽境分二国,克深于难知,而义诺一家,共思于悠永。申明维护和平之志。曾出使辽国的苏辙评价过耶律洪基——在位既久,颇知利害。与朝廷和好念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后来耶律洪基终临之际,还殷殷告诫继位的孙子耶律延禧:南朝通好岁久,汝性刚,切勿生事。在《天龙八部》中,帝王中最为威风八面的要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南下攻打宋国,受萧峰阻止,才不得以停止攻宋。然而历史上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却恰恰相反,是个实打实的亲宋派,而且正是他的所作所为,对辽国灭亡要负很大责任。耶律洪基本人非常喜欢汉文化,也非常亲宋,并非小说里那么野心勃勃要占大宋领土。耶律洪基本人是宋仁宗的忠实粉丝,对宋仁宗赵祯无比崇拜。耶律洪基的仁宗情结从何而来?话说耶律洪基当太子时,有一次曾化装成贺正旦使的随从混进大宋都城。他以为此事人不知鬼不觉,其实宋朝安插在辽国的细作早就将情报反馈到宋仁宗那里。仁宗接见辽国来使的最后环节,笑嘻嘻地下殿,将耶律洪基从人群中隆重请出,拉着他的手游览大宋禁宫,最后语重心长地劝勉这位别有用心的辽国皇侄:朕与汝一家也,异日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搞得耶律洪基又感动又惭愧,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仁爱亲宋的种子。而且他本人诗词歌赋是在辽国诸帝中成就是最高的,曾有作品《清宁集》传世,可惜散轶。他是一个十分向慕宋朝的皇帝,其实自契丹草原开国以来,一直对中原的汉文化有着近乎虔诚的学习之心,《澶渊之盟》签署后,宋辽两国从高层到民间,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贯穿了整个11世纪而络绎不绝。到了耶律洪基亲政后,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到1063年,我们的当今皇上宋仁宗去世,告哀使节将噩耗传递到辽国时,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臣的手痛哭流涕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不止耶律洪基哭,而且当时许多辽人也哭了。可见我们大宋与辽国真是相亲相爱,一家亲呀,据宋人陈师道在《后山谈丛》记载:仁宗崩,讣于契丹,所过聚哭。仁宗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当然也可以窥豹一斑可以看见我们当今皇上宋仁宗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历史上的耶律洪基是一个十分亲宋的辽国皇帝,汉化程度极高,终其一生,从未有过半点入侵大宋的想法,更不消说付诸行动了。《天龙八部》让耶律洪基背了一个大黑锅,真是对耶律洪基哥哥的极大的不公平呀。”

小飞马上一反常态,特别亲切无比,笑容满面的转身来到耶律洪基的面前诚恳的说:“没事,没事,到时候都统一了,大一统了,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一家亲,”

一旁的王公子撅着嘴巴,不满的说:“什么大一统,什么一家人,他们是辽国,我们是大宋,好不好,不要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呢。”小飞微微一笑很倾城道;“我不是近日在看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嘛,最后一卦是世界大一统嘛,说明最后都是一家人,对了,哇,久仰久仰,原来你就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的耶律洪基,洪基先生呀,哎呀,闻名不如见面呀,真是一见如故呀,三生有幸,居然能亲眼看到你本人,比我以前在教科书上刊印的模模糊糊的图片好看多了,逼真多了,帅气多了,当然更活灵活现,立体感强多了,哈哈,我觉得我真是太幸运了,太荣幸了,来我们一起合影留恋如何,一休哥,不,我说错了,是洪基哥哥。”小飞忘乎所以的热情洋溢的过来拥抱耶律洪基,估计想拍合影拿回现代社会卖大钱,耶律洪基的肖像权全权代理人,不过没有想到那洪基哥哥伤势严重,激动万分的一碰伤口,灭绝人寰的叫了一声,胡娇娇眼疾手快,一把死死的捂住了他的嘴巴,看他没有大喊大叫了,才小心翼翼的松开。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节耶律洪基(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