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二百零六章辽东之贵

对于这三人,赵祯从没有过欺瞒的想法,若是连一国相公都不知晓皇帝的目的,那最终虽然会成功欺骗过天下人,可事情却会往出人意料的地方发展,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军有彭七和杨怀玉这对一正一副的两位主将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朝自然也要有人主持大局,他们要积极的配合这次行动,也要有能力在最关键的时候协助皇帝控制住大局。

庞籍是多年的相公了,而夏竦更是赵祯身边的一个老狐狸,包拯掌管财计,即便不想让他知道都不行,还不如主动告诉他。

狄青缓缓走进勤政殿,在看到庞籍三人后显然长舒了一口气,他怕来的人太多,最后对他口诛笔伐,现在看来官家果然英明,只挑选了三个朝最稳重,最知晓利害的相公前来。

他的责任很简单,向庞籍三人阐述这次华夏历史规模最大的战略欺诈。

狄青不愧是军的军神,他用最简练的语言和方式便向庞籍等人解释的一清二楚,在听完之后,三人却目瞪口呆,不单单是要集结大军与宋辽边境,还要进攻辽朝的北安州和泽州?

大宋的水军还要攻打辽朝的苏州,这简直是全面开战的信号,即便是辽人也不有任何怀疑的相信吧?可现在的问题不再这里,辽人不可能让大宋如此攻伐毫不还手吧?

若是宋辽之间打的难舍难分又该如何?如此是缓解了辽东石元孙的压力,可却把大宋提前牵扯到了宋辽战争之,到时间若是因为这次佯攻变成全面开战又如何收场?

面对三位朝廷相公的逼视,狄青这位军神也败下阵来,干咳一声道:“我只是拟定作战之法,至于其他便不再某的管辖之内……”

言外之意很清楚,自己只是为别人办事,你们三位要问还是去找正主,别来找我这个枢密使的麻烦…………

三人又把目光投向了赵祯,最终赵祯也拜下阵来,三个臭皮匠都能赛过诸葛亮,何况是三个老狐狸?在朝混了这么长的时间了,若是没有这点头脑反倒叫人惊讶。

“陛下,老臣只是想知晓,这辽东真的对我大宋如此重要?单单是黑土地也不至于几乎倾尽国力而为之……”

赵祯微微摇头:“不光是黑土地,辽东的矿石之丰富世所罕见,铜矿,银矿不说,还有金矿,大量的黄金埋在地底下,格物院的人早已去了辽东勘察。

他们传来消息,在长白山女真部发现了金矿,数量之大远超世人想象,且在辽东各地皆有金矿之探报,可谓是数量惊人……金矿伴生银,还有铜,数量不知几何……”

赵祯的话像是一支强心针,猛地扎在了包拯的身,让他的眼睛放光,嘴不断的吸着凉气,金银铜,这三种资源是大宋最需要的东西,他们是稳定交子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经济的一大动力。

有了这些东西,别的不说单单是交子的数量都能增加,促进整个大宋经济的发展!

所谓财帛动人心,连庞籍和夏竦二人都无法反驳,直愣愣的看着眼前狄青拿出的舆图:“怕还不止这些吧?官家何必与老臣藏着掖着,一并说出来便是。”

赵祯苦笑道:“人越活越景明,这话一点也不假,你们两人怕是已经看透了朕,朕也不瞒二位相公了,辽东必须拿下,朕已经派人在那筑城了,为的便是长久经营辽东,此地土地肥沃,金银铜产出惊人,我大宋百姓完全可以迁居于此,以减缓原人口之多!”

赵祯的话一出口便让庞籍和夏竦微微点头,由不得他们不同意,现在官家给出了一个绝对无法否决的理由,大宋的人口太多了,需要往外迁徙一部分,而辽东的土地最为合适。

辽东不单单是为大宋攻伐女真选取的一块要地,更是大宋转移人口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地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大宋的人口逐渐形成一种bào zhà式的增长,在原有基数的促使下,大宋的人口增长惊人。

随着灾害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人口的发展是恐怖的,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大宋的人口翻了一番,这在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土地的产出能养活这么多的人。

但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再过十年之后呢?

朝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人口基数越大,未来的人口便会越多,而且随着物质的繁荣,大宋的卫生,医疗条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幅增加,对付天花的牛痘疫苗也在一次“偶然之”被发现,没有大规模的瘟疫和灾难,人口的增长便愈发不可收拾起来。

有了人口需要土地来养活,多出的人口便需要更多的土地,这已经是大宋避免不了的一个重要问题。

工厂虽然能吸纳一部分农人,但大部分农人已久是要靠土地的产出过活的,若是人多地少的情况愈演愈烈,今后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这些问题却有些早了,大宋还没到这个时候,只不过赵祯默认了这件事情,早晚有一天大宋的土地会不够,还不如现在开始寻找出路也没有什么错。

大宋的粮食和是完全足够吃的,即便人数再翻一倍,虽然没有肥料和后世那般产量惊人的良种,但大宋的稻米和小麦已经经过了嫁接改变,产量相较以前好了许多,尤其是占城稻嫁接出的新稻米,在南方不仅产量高,在北方还耐旱耐寒了些。

但这是人口翻一倍的问题,若是三无倍,若是十数倍呢?大宋还能养活这些人吗?接过肯定是否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零六章辽东之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