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苏轼从军

苏轼是聪明人,他早已看出现在朝堂上之所以风平浪静乃是官家刻意为之,所有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京道,这片土地之大,幅员之辽阔,远超燕云。

苏轼望着远处逐渐出现的城池阙影,想起了当初官家对自己说的话,那会他还是一个之中的一个“年轻才俊”,只不过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事情后,心性也愈发的改变了。

“苏子瞻,你这样娶公主可不行啊!”

苏轼有些迷茫,自己走入秘阁之中便是基本上放弃了参与朝政,而促使自己走到今天的也正是眼前对自己说不行的官家,在秘阁之中他见识到了什么是帝王眼界,什么是大国之势,甚至看到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历史,以及那可怖的轮回。

但现在,一路把自己引领过来的官家却说自己娶公主不行,望着官家刚刚剃须过的光洁下巴,苏轼好奇的问到:“为何?”

赵祯竖起手指道:“你的才学足以迎娶公主,但你要走的路可不单单是一个驸马都尉,朕不会把你这份才学xiàn zhì在外戚这个牢笼里,你自己也不希望如此吧?那有什么可以打破这个牢笼,或者说让你外戚的身份稍稍特殊些?”

苏轼想也不想的开口道:“自然是军功了。”

赵祯点了点头:“没错,你需要军功,但凡是手中有点军功的外戚,在朝堂中的地位都算不错,否则朕也不会纵容魏国大长公主和郴遵勖至今。朕是帝王也是父亲,灵儿的将来要托付给你,面对朝中的阴谋,面对市井的毒语,你的身份并不能保护她,反而是灵儿公主的身份在保护你。”

赵祯的话极为现实,也充满了威胁,让苏轼惊讶的同时心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一切都是虚妄的,唯独自身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诗词歌赋做的再好,没有功绩,在朝中没有关系,一样可能成为人家的笑柄和利用的工具。

要想迎娶灵儿,光靠自己的才学还是不够,最少在官家眼中是不够的,所以苏轼便到了这战场之上,父亲的话说的对,苏家要是单单依靠仕途也走不了多远,最少自己是已经没有前途可言的。

官家会重用自己,但却不会给自己什么文资,就像现在的蔡伯俙一样,虽然是堂堂三司副使,可论论资排辈他还是个正五品的朝奉大夫,而包拯这个三司使却是从一品的光禄大夫,可见两者之间的差距。

他开始也认为官家会把自己派往彭七的上四军中,但看到任命的敕书他便有些傻眼,居然是让他到背嵬军中杨怀玉的手下任职,难道是担心他这个将门?

很快苏轼便打消了这一可笑的想法,那官家派遣自己任职背嵬军行军司马的差遣便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军功。

在抵达之前,他做了许多功课,甚至从秘阁之中借阅了官家曾经训练三卫的手段,张从质非常贴心的给他准备了一切,虽然是同僚,可两人之间相差的年岁却不算大,即便是老顽固著称的杨休也把一本《孙子兵法注解》塞给了自己。

虽然这书是他自己所注,但也是他能帮上最大的忙了,对此苏轼一边把他的书放在压箱底,一边感激他的情义,一个没上过战场的读书人所注的孙子兵法谁敢用?!

最有用的便算是官家总结的手札,这东西藏在秘阁之中终年不见天日,但苏轼翻开之后小读几段便受益匪浅,这手札中的内容算不得多么精妙,但却尝尝有着惊人的效果。

翻看官家练兵手札之后,苏轼才知道为何军中的将士们要把被子叠的如此整齐,为何所有的用度连刀剑,弩箭的位置都要方向一致。

这还仅仅是开始,苏轼在手札中看到了治军的小窍门,这些小窍门总结在一起,基本便可解决军中的大多数难题,他用上的改良足球比赛也是出自官家的手札,只不过是官家设想还没来得及用上而已。

在手札中,官家把这叫“橄榄球”,苏轼看到了手札中的图影,嗯……这球还真的是形似橄榄。

既然来了背嵬军,苏轼便打算把自己融入其中,军中的老兵说练习骑术的最好办法便是把自己绑在马上,时间长了,记住了马的起伏规律,在马上该怎么动便心中有数了。

苏轼摸了摸胯下的老茧,还真是这么回事,一路上来他的骑术虽然不说有多么高明,但终究是熟练许都,只不过不能像杨怀玉一般在马上闪转腾挪罢了。

不知为何,苏轼觉得自己的心变了,原本的他是不屑于什么高官厚禄的,也是不屑于从军建功的,但逐渐的他在军中待的久了,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当作是军中的一部分。

潇洒的性格也随之收敛许多,一切都把自己和普通士卒放在一个标准之中。除了显示自己文官身份的帽子没变,其他的也和军中的厮杀汉差不多。

前襟被甲胄代替,冰冷的盔甲立领总能蹭得自己脸颊冰凉,下摆太过碍事,便学着杨怀玉的样子束在腰带之中,马背上永远少不了一把棘轮弩。

杨怀玉的亲兵说过,背嵬军不知何时便会突然冲锋起来,到时再取兵刃为时已晚,对于这棘轮弩,苏轼是好奇的,虽然知道它的运作原理,也知道它是如何制成的,但到现在苏轼也没放过一箭。

当大军抵达龙山城外的时候已经天色不早,前军列队着装,他们并非是要攻城而是全副武装的防卫在军阵之前,大军能安营扎寨的时候才是最为脆弱的时候。

后军同样这般列队,只不过他们除了


状态提示: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苏轼从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