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乱

“一个国家的扩张需要在什么时候停止?”赵祯喃喃自语,这时候他已经发现,大宋的版图变的非常奇怪,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成为一只公鸡的模样,而是成为一个周边崎岖不平的怪异月亮。

的确大宋的版图是弯的…………这一点即便是赵祯不想承认都难,大理在吐番诸部之南,而宁夏则在吐番诸部之北,再加上大宋的原本的面积,这样在舆图上可不就是个弯弯的月亮吗?

造型是惨了点,但架不住这里都是东亚最为适合躬耕的土地,其中还有几块属于放牧的最佳场所,可以说大宋土地资源已经完全足够,至于河套……早已有一大半在大宋的手中。

辽人依旧死死的守住最后的前套地区,这是他们唯一的侵占收获了,当年从西夏夺取的东西一直没有归还大宋,至少大宋的君臣是这样认为的。

赵祯看了看舆图,其实辽朝说来也冤枉,整个前套也只有半数属于西夏,而剩下的一半本就是属于辽朝西京道的东胜州,而西京道如今早已是危若累卵。

大宋夺取中京道之后,整个西京道也就风声鹤唳,虽然能从倒塌岭节度使司与辽朝上京城获得联系,可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援助,对于这块已经被大宋分割包围的土地,上京城实在应接不暇。

西京道的面积并不大,而且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草原,赵祯看到了金河,看到了云内州,在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是后世著名的草原城市呼市,旧名归绥。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而现在辽人在此设立云内州,丰州以及天德军,振武军,为的就是巩固他们在河套地区的统治地位。

但现在却是成为西京道避之不及的东西,尤其是天德军和振武军,两地乃是辽朝军州,其中驻扎的士兵也多是契丹人和汉人,在大宋宛若雷霆的对中京道攻伐之后,西京道的军州便开始胆战心惊。

相比中京道,西京道的防务简直就是个笑话,虽然士兵不多也不少,可河套地区自从安史之乱后,除了和党项人打过一战之后便再也没有什么战事,而且那一战第一任节度使颓刺在率兵出击党项时与其子战死。

战绩可谓是平平又平平,和中京道的守军相比可就差了不少,让他们和凶猛的宋军作战?岂不是有点难为人呢!

这段时间大同府成为了一块fēng shuǐ bǎo dì,随着宋辽之间的再次通商,西京道的百姓疯了似的涌入大同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躲避大宋的侵略所带来的创伤。

最主要的一点,有人在西京道散播流言,说大宋夺取中京道之后便会挥师西进,一举拿下西京道,而在这个时候,大辽的朝廷自己还在应接不暇,完全没有顾及他们的意思。

这般的态度也就让西京道的百姓和官吏更加不安,怀疑是否是朝廷抛弃了他们,如此一来民间的百姓更是涌向大同府,希望在这里得到庇佑和赦免。

赵祯看着眼前来自大同府的奏疏笑了笑,没想到一个王朝的覆灭真的就在转瞬之间,开始的时候他还不相信,一个持续统治百年之久的王朝即便是覆灭也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吧?

可赵祯发现自己错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很可能就在转瞬之间,下层的百姓可不会去考虑朝廷需要休养生息之类的大道理,也不知道宋辽之间的盟约意味着什么。

他们只知道大敌当前,宋人夺取了中京道之后,朝廷对西京道却没有加强防守,这就是要放弃西京道,其实确实宋辽之间停战了,一纸合约比十万驻军都管用,大宋不会出尔反尔,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言而无信,出兵西京道。

张玉骞乃是大同府的知府事,他原任三司度支使,因为年年查获贪没官吏,得了一个张阎王的名头,而大同府因为勾连大宋,党项,契丹三族的经济,城中赋税万巨,贪没时有出现,赵祯便把这位张阎王派去出任知府事,同时监察赋税财政。

这么多年来效果显著,从他手中查处的贪官污吏便有三十二人,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刚刚开始贪没便被他发现的,人赃俱获更是不在少数,如此一来震慑人心的同时还,也使得大同府这个大宋交易重地反倒成为了一股清流。

赵祯把张玉骞的奏疏翻到了最后一页,在上用朱红御批:着大同府尽力接收西京道之民,妥善安排,朝廷派巡边使韩琦前往安顿,另着三司拨款十万贯以救助伤病,年老,妇孺。

这样的好机会赵祯绝不会错过,虽然不知道是谁在西京道传播的谣言,但可以肯定不会是大宋,这谣言应该是一场意外,很可能是因为一个人的酒后疯话,也可能是因为恐惧,或是某个胆小之人为自己找的借口。

不过这一谣言却是帮助了大宋,让辽人的西京道自己先乱起来,而在这个时候,西京道的官员却陷入两难的境地,若是他们否认这事并且派兵镇压,在百姓的心中反倒是承认了,若是他们不开口权当无视,那结果更加悲哀,流入大宋的百姓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人都是一种趋势的动物,当许多人离开西京道进入大同府之后,他们便给剩下的人以强大的心理暗示,我在大同府,我安全了…………

赵祯派出韩琦去安置,让张玉骞维稳,双管齐下就为了让这种势头扩大,让归降之人放心,也在加强这种暗示让它成为西京道的现象级恐慌,这是在借势


状态提示: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