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契丹并没有什么动作,看似完全在被大宋一边倒的攻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萧挞里一刻也没有闲着,她准备了许多东西,也处理了许多事情。
而整个契丹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萧挞里这么做事实上都是在为了她的儿子。
现在还看不出萧挞里的所作所为,可一旦萧挞里动手了,整个契丹都会为之震惊,而她也就是希望这种效果的出现。
粮食和财富在谁的手中?除了朝廷就在宗室和贵族们的手里,他们这些人和大宋的不同,垄断的垄断,压榨的压榨,算是彻底把契丹的市场占据了。
大宋的民间商贾为何那么多?因为人多,也因为吃苦耐劳的人多,更因为大宋的朝堂和皇帝并没有偏向权贵。
不仅没有偏向权贵,更是一视同仁,对民间和权贵的商贾一样公平,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即便是大宋的国丈国舅犯法,也与庶民同罪。
但契丹却不能如此,在大宋,律法大于人情,而在契丹人情大于律法,所以才会出现和大宋截然相反的情况,而这也是契丹的国情所造就的。
大宋的制度更加完善,一切的权利都划分明确,有着铁一般的检查制度,相比之下的契丹简直惨不忍睹,一团乱糟糟的经济管理制度让不法之徒沿着法律的漏洞大肆敛财。
一样是在工厂之中做工的人,契丹的百姓要比大宋的百姓幸苦许多,甚至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最低工钱更是看主家的善心大小。
但时间长了,资本的本性暴露出来,在契丹的商贾根部的给个馒头便让工人做工一天,而这场史无前例的饥荒到来,也使得资本更加有力的的压榨社会最底层。
相对于大宋完善的制度,契丹的权贵才是真正的权贵,他们是贵族阶级,有着自己专属的骄傲和荣誉,更有着自己的私人武装,尤其是在工厂陆续出现后,私人武装更是盛行其道。
一来保护工厂之中的财物,二来镇压工人的暴动。
虽然契丹人分三六九等,但脾气和性格可都一样,契丹人可不似大宋百姓那样容易逆来顺受,常常有脾气火爆的与权贵对抗,但最终的结果却不理想,不是被镇压就是被驱逐。
虽然没有杀人,但这些权贵联合起来的手段可比杀人要凶狠的多。
所有契丹人开设的店铺工厂都不会要你,这还不算完,连店铺中的商品都不会卖给你,让你饿死街头是小,更有甚者会让你全家都跟着遭殃。
这在契丹不是没有先例,最终的结果便是没人再敢反抗,谁希望因为自己的事情把全家都搭上?
事实上相比大宋,契丹的经济和繁荣才是建立在血汗之上的,资本的本性无论是在大宋还是在契丹都隐藏不住,只不过方式不太一样而已,而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而已。
大宋的朝堂已经赚足了钱,看重的是名声,朝廷的名声,皇帝的名声,但契丹却不一样,契丹的朝堂更加看重的是钱财,因为朝堂之上的权贵才是主要的“游戏”参与者。
又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法者,还是参与者,其中的问题便太大了,他们中饱私囊,互相包庇,欺上瞒下,操控整个朝堂让它变成自己家族盈利的机器。
而这一切萧挞里都看在眼中,但她还需要这些人为此契丹的运转,契丹人已经大多数的参与到这场“盛宴”之中,一旦如大宋一般雷厉风行的动手,后果不堪设想。
萧挞里的隐忍是为了更为周密的计划,只要整个契丹都会迎来震动,而最危险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年仅三岁的太子萧仁。
在大宋突然对契丹动手开始,萧挞里便知道了结果,无论是国力的对比上还是军力上,契丹都远远不是大宋的对手,若是即便是硬抗也不可能拼出一个鱼死网破的局面。
为何?因为大宋的这张网太过庞大,也太过坚硬,几乎是无法撼动的存在。
事实上萧挞里早已看清了契丹和大宋之间的差距,她也是一国之君,眼光也是不差,当宋军集结数百万人进行北伐的时候,萧挞里便知道大势已去。
这数百万人大多是大宋军中返归的老兵,他们训练有素,即便是解甲归田后,稍稍训练也能很快的奔赴战场,至于后勤有强大的国力在那摆着,也没有什么好担心。
而契丹有什么可以和大宋对抗的?看着国内饥荒的频发,贵族仍然在囤积粮食,这样的契丹还有什么样的战力?军民疾苦,只为苟活,放眼望去毫无希望。
契丹和大宋之间根本就没得比,连最起码的斗志都差了许多,还用什么去和人家拼?
这还不是全部,眼下的契丹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大宋的恐吓,不过是为了侵吞更多的土地,只要稍稍忍让,待宋人退走他们还可以过上原来的生活。
这些人的脑子里还想着春秋美梦,每次大宋都是在蚕食契丹,所以这次还是会这样,他们并没有紧张,甚至做好了继续向北撤走的准备。
大不了连上京城都留给宋人便是!
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看出,这次大宋可是不会再给契丹机会,萧挞里知道,若是赵祯不打算灭亡契丹,也就不会如此声势浩大的进攻了。
数百万人的讨伐,这些人当中还不包括运送后勤补给的劳役,是实实在在的百万人,即便是宋人再有钱,他赵祯再“败家”也不会这么做。
如此规模之下还不灭国契丹,大宋的投入便会前功尽弃,何况萧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