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零二十八章阶级改变

一个摆馄饨摊家的小孩居然也知晓将来参加科举,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在大宋比比皆是。

士农工商,四民的地位在悄然发生转变,士人会越来越多,许多人都能成为读书的士人,因为没有人去限制他们。

大宋的教育高的吓人,几乎在每个城市中都有学校的存在,读书识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或者说在大宋知识越来越是普罗大众所能接触到的东西。

知识的神圣越来越弱,随便那个人都能花费三十文在书店中买上一本说文解字,听说这段时间大宋皇帝又在命翰林学士编篡《皇佑字典》一旦完成,寻常人也能多多少少的看书读报了。

报纸这个东西才是给巫玛最大震撼的所在,上面的内容很详实,甚至连朝堂上新出的法度都写的一清二楚。

巫玛看到了许多朝堂见闻,这报纸上的消息甚至比费心巴力的探听要来的详细的多。

对待吐蕃的态度就在报纸之中,巫玛认为宋人肯定会在报纸上大骂吐蕃和角厮罗的狼子野心,但事实上报纸的态度稍显公正。

巫玛从一开始就觉得大宋对吐蕃的态度不会太友好,从雨雪关士兵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当然也不会太差,从大宋的报纸上就能看出。

吐蕃和别的汉家周边王朝不同,吐蕃和汉家的日益争夺一直都在西域而并非是中原的土地和吐蕃的土地上。

双方之间你来我往也是因为报复对方,即便是占据了汉家的土地吐蕃上的人也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

最终离开的只有吐蕃人,同样的汉家军队也无法长期占据占据吐蕃的土地,所以双方之间最大的利益冲突便是在西域。

现在吐蕃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根本无暇和大宋争夺西域的土地,而且也没有办法把手伸到那里。

大宋的新疆路已经是除去宁夏路之外又一个西北重镇,新疆路的稳定关乎大宋经济的稳定,宋人把这个丝绸之路的古道经营成了国家的命脉。

大宋有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海船运货多,商品昂贵,但周期太长,路上速度快,但运输比较麻烦。

随着新疆路的稳定,大宋已经开始不断的经营这条路线,再说大宋也没有了别的退路,巫玛一下找到了大宋的软肋,或者说是命脉。

两条丝绸之路为大宋养活了数以亿万的百姓,大宋的货物不断的运往外国贩卖,最后再把大量的钱财运回大宋。

就是这两条商路不断的为大宋带来新鲜的血液,也正因为如此,大宋的财富才足以支撑起连连用兵的消耗。

在巫玛看来,大宋国内的经济都不值一提,最多是南方的钱财因为贩卖货物到达北方,而北方的货物或是因为运输到达南方。

钱财无非是在百姓和商贾朝廷之间来回转换罢了,天下财富皆有定数而已。

这是最简单朴实的经济思维,谁说天下的财富皆有定数?大宋突飞猛进的生产力是摆设不成?

若是放在小农经济的情况下,天下财富的定额还真是有的,但现在不同了,大宋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使得这句话成为最可笑的存在。

财富不光是指的货币,钱财,还有许多东西都能算得上是财富,宝石,珠宝,珊瑚,翡翠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财富的一部分,还有煤炭,钢铁,丝绸,成药等等这些也都是财富。

越来越的商品被制造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工厂之中劳作,商品被贩卖到全国各地,遥远北方的草原上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商品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需要,而南方也是如此。

朝廷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体系,而是在维护一个庞大国家的运转,巫玛不知道什么叫城市化,他只是知道大宋的北方越来越稳定了。

这些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当北方草原上的牧人开始向大宋朝廷缴纳战马的时候,这就说明大宋对北方草原的控制已经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巫玛看到了大宋朝廷的控制力,这个庞大帝国一旦能把草原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那他基本上就解除了草原的祸患。

巫玛不相信,汉家王朝的控制力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

要知道草原和高原一样都是中原王朝的死对头,中原王朝和草原之间的恩怨和战争打的时间要比高原多得多。

在巫玛的认知中,草原和中原一直是死对头,遥远的历史记录着汉家王朝和草原的争夺几乎从未停止过。

但匈奴人消失了,突厥人消失了,鲜卑,柔然,回纥,全部都在消失,现在草原上的民族被大宋统一叫做蒙古。

这是唐时便出现的民族,还不过人口数量并没有那么多,而契丹人在草原上已经逐渐集中到了城池之中。

广袤的草原成为蒙古人的天下,不过他们成为大宋在草原上的治下之民。

大宋给他们以安定的放牧环境,同时也给他们所必须的货物,开设榷场,唯一需要的便是让这些彪悍的草原民族抵御来自更北方的侵略者,守卫大宋北方的国境线。

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至少在巫玛看来是这样,随着契丹国的消失,草原再一次成为汉家王朝的土地。

无数的城池拔地而起,成为一个又一个军事要塞和重镇。

巫玛一路从宁夏路走来已经看到了不止一个马队出现在道路上,这些马队拥有大量骏马向神都城而去。

谁能想到这个王朝原本甚至连战马都没有多少匹?

而现在战马就如不值钱的东


状态提示:第两千零二十八章阶级改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