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东方的神兵利器

要是单论谈判,蔡伯俙不一定是大宋最佳的人选,但若是和生意有关的斡旋,那他一定是顶顶的好手,以及最佳的人选。

德赫干已经被蔡伯俙拿捏了痛脚,塞尔柱需要大宋的军械,相反大宋并不需要塞尔柱什么,即便是塞尔柱以断商相威胁,吃亏的也一定是塞尔柱自己。

塞尔柱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大宋“培养”了出来,他们没有自己的工业,即便是有也是少数的手工业,还停留在了初级阶段。

塞尔柱的商人已经习惯了从大宋进货,并且加价之后再贩卖到更远的地方,相比大宋商人,他们距离西方的市场更近一些。

通商的也更为轻松一些,大宋的货物已经成为塞尔柱人的支柱产业,他们现在已经离不开大宋的货物了,不光是贩卖给西方诸国,即便是塞尔柱人自己也在使用大宋的货物。

塞尔柱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宋的通商,如此一来就没有可能把四周之路中断,他们已经比大宋培养的无法离开,就像是拄着拐杖长大的孩子一样,已经不会用自己的双腿走路。

蔡伯俙不光向德赫干推销了大宋的横刀,同时也推销了坚固的板甲,这东西对塞尔柱人的诱惑比横刀还要强大。

盔甲最大的好处便是防御性,这种盔甲的强大防御力使得在校场上观看的费萨尔都大吃一惊,他之前已经知道大宋板甲的强大,但没想到在这校场上的实战演练更为惊人。

大宋的板甲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全身与半身随时改变的程度了,诸位是更为方便灵活,在战斗之前只需要一个人的帮助就能穿上一整套的全身甲,而在战斗中如有需要,可自己解开全身甲使其变成半身甲,或是胸甲。

面对这样精妙的设计,无论是德赫干还是边上的费萨尔都是不得不赞叹的,宋人的智慧仿佛天生就要比别人高上一等。

只要用力拉动盔甲上的一根铁索,这盔甲就能自动脱离,而只要不拉动,便是使上极大的利器也无法分离,其中的巧妙怕是要让塞尔柱人研究许久了。

德赫干从大宋购买板甲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帝国的军用,但同时他也藏着自己的小心思,若是能仿制出大宋的板甲,那塞尔柱将会剩下相当多的钱财。

刀剑无法仿制,不算是说不能,而是成本太过高昂,对于塞尔柱人来说,没有大宋的机器,几乎难以做到便宜的制造百炼钢刀,他们是能做出来,但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却是更为高昂的,如此一来还不如向大宋采购来的划算。

至于大黄弩这样的弩箭…………德赫干看了想要骂人!

“蔡伯俙,你这东西是来欺骗我塞尔柱人的吗?都知道你们宋人有棘轮弩,攒射如蝗,齐射如乌云蔽日!这根本就不是棘轮弩,速度慢,射程也没有棘轮弩的远!”

蔡伯俙摇了摇头道:“棘轮弩是不可能对你们出售的,那是我大宋的军国重器,绝不会向外售卖,再说棘轮弩做工复杂,产量小得多,价格更贵,在你这里根本就无法大规模的装备,要了有何用?

要是用来“偷师”那还是大可不必,棘轮弩之复杂胜于板甲百倍,你们照不出来,即便是偷师造出来,效果也是相去甚远,何必浪费人力财力?

你别小看这大黄弩,威力同样不小,用脚踏而上弦,速度也是不满的,再配合上我大宋生产的破甲箭,效果惊人的好啊!”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蔡伯俙亲自给上弦,用脚踏住前面的脚蹬,用力向上拉起弩弦,在拉过机括之后,便听到机匣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这时的弩弦已经被机匣给扣住,搭上一支弩箭,轻轻扣动下面的悬刀…………

嗡…………只听见弓弦发出的震动声,弩箭便如流星一般消失在弓弩上,而远处装满沙子的瓦罐就被击碎,沙土变成尘埃随风刮起!

不要小看这大黄弩,虽然是是汉代的弩箭,但威力依旧不可小觑,臂、弓、机都是进精心挑选的上好材料。

“臂”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牙”后连有“望山”。

西汉开始弩的“望山”就已经刻有刻度,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

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用于发射箭矢。

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弩弓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胶制的复合弓,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

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木臂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

弩上的弓是横置的,藉由扣动板机将绷紧的弓弦放开来射出弩箭。重新拉紧弓弦时,须将弩弓的前端置于地面再用脚踩住。

而在这时候蔡伯俙提供了一个相当出色的机械装置,不用双手而是用一个摇柄上弦,其实这就是一个省力的器械,也是在大宋格物院中研究出来的东西,当然这东西在大宋是真的没用,可对于需要大黄弩的塞尔柱人来说却是极好的,最少这东西省力,虽然花费一点时间,却能让士兵进行更多次的射击。

当然大宋的弩箭种


状态提示: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东方的神兵利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