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五百八十八章罗马人民的国王

赵祯从来就没有想过塞尔柱会拒绝自己的善意,只要你心中是为对方好,那你的善意对方便一定能够感觉到。

且不论大宋与塞尔柱之间会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赵祯都会以塞尔柱为假想敌。

一个人没有危机意识,那他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松懈的,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危机意识,那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也是松懈的。

赵祯时时刻刻的提防着西方文明,他见识过后世的悲惨的一幕,自然在心中小心谨慎,任何一个看过华夏衰落的人,都不会再度重犯这个错误。

至于赵仁,这孩子当真是坚强的,也算是有理想有报复的孩子,在得知自己即将前往一赐乐业人建立起来的王国时,他心中的想法多多少少的暴露在了脸上。

既恐惧又兴奋,还有一丝丝的期待,赵祯没有想过现在就让他独当一面,十来岁的孩子需要一个安定的成长空间。

他不是自己,带着一颗成熟的心抵达了千年之后的大宋,所以赵祯把死骑交给了他,赵祯相信,师橫,蔡石,这两人完全有能力辅佐赵仁,当然还有对西方了解甚深的晏殊。

本来是打算把晏殊留给赵旭的,但国朝之内并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这老小子的心已经飞向了西方,根本就不曾在东方的土地上停留。

当然还有一改革闻名的王安石,只不过王安石不是赵祯给赵仁的,而是赵仁自己点将选中了他。

大宋的丝绸之路已经相当稳固,但毕竟是以东方为起点,中间还隔着一个塞尔柱,就像一座桥梁,要想这桥梁稳固,那两边的桥墩便要坚不可摧。

大宋这边的“桥墩”已经如同万斤的铁牛无法撼动,而在西方却缺少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支点。

赵祯已经用大宋作为杠杆翘起了整个世界,但西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这个杠杆的平衡。

当犹太人在十字军动侵略下向大宋俯首称臣的时候,大宋的机会便算是悄然而至,赵祯在此之前无数次的期盼有一个机会到来。

之所以救助亨利四世,最主要的原因是赵祯想要介入到神圣罗马帝国之中,而晏殊给自己送来了一份厚礼,距离罗马最近的奇维塔韦基亚港成为了大宋在西方的飞地。

犹太人也向大宋伸出了“橄榄枝”,大宋在名义上已经是以色列的宗主国,并且大宋的皇帝也就是犹太人的皇帝。

赵祯心中也明白犹太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但这并不能妨碍最为重视礼法的汉家王朝,既然你承认,并且愿意接受大宋的帮助,那大宋就会派兵支援,同时也要宣誓主权。

规模已经达五千人的死骑再加上近万人的南海舰队,赵祯相信任何势力在他们面前都如同土鸡瓦狗,并且赵祯也准备让世界见识一下跨时代的战争形势,让世界为东方文明的强大而颤抖。

东征的十字军人数已达十万人,这与赵祯记忆中的数量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东征不再是由教皇发起的,而是有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所发起的。

即便是亨利三世去世之后,他的命令也没有被推翻,秘而不发的死亡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亨利三世还活着。

详细的战略,每日的军报都由法兰克尼亚王朝发往十字军中,而格里高利七世根本就不敢对威望如日中天的亨利三世下手。

但谁又知道这个强大的罗马皇帝已经去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他身前已经准备的好东西,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他未卜先知,居然能在死前准备好了一切。

算算时间,赵祯觉得亨利四世应该已经返回罗马帝国了,很快他和格里高利七世的矛盾也将被点燃。

因为在十字军吞并了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之后,罗马帝国的强大已经让这个教皇心中对权利的**更加强烈。

教权与皇权之间的冲突正在继续,最好的例子便是格里高利七世以教皇的名义再度向罗马帝国发出了教皇敕令,招募更多的天主教徒参加到这场圣战之中。

格里高利七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干预这场“伟大的东征”。

在赵祯看来眼下的罗马帝国即将进入最混乱的时期,也是皇权与教权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一旦亨利四世回到了法兰克尼亚王朝的国都施派尔,权利的游戏也即将上演。

在赵祯看来,亨利四世很可能有别于历史,成为压制格里高利七世的存在,因为这孩子已经在东方学到了许多的政治智慧,以及改革的想法。

熟悉了东方的封建制度后,再看看罗马帝国的封建制度,亨利四世早已决定进行改革。

说来十分可笑,当亨利四世知道大宋的皇帝拥有固定的国都,拥有固定的祭祀之地,且拥有固定的加冕之所后,震惊的表情无以言表。

在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是要在亚琛加冕的,雷根斯堡是帝国议会所在地,纽伦堡是帝国皇冠存放地,帝国议会候选举行之地,法兰克福是选帝会议举行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的局面,原因很简单,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光是要继承,有时还要涉及到选举………………

与大宋的封建制度相比,现在的罗马帝国制度根本就是混乱无序,且不能看的,这样分散的局面究其原因便是帝国之中诸侯太多。

亨利四世在东方学到了先进智慧,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如同他父亲亨利三世一样,亨利四世说要做的事情不光是要加强皇权,更是要加强中央集权。

眼下的日耳曼人非常强大


状态提示:第两千五百八十八章罗马人民的国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