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私塾风云>第一章——十年之期

ps:到现在为止的话,这本书的第一卷《竹林明月》已经结束。本来的结局也就是夏清诞下冯宇冲和冯姗姗这一双儿女为结束。这一卷是这整本书的开始,也是一个铺垫,虽然我自己也知道具体还是有一些事情没有说好,有些情节还是有些问题。我会尽力弥补和改正的,从第二卷开始才算是真正的主角登场,请大家拭目以待!流星一定会努力写好每一章!希望大家给我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流星拜谢各位!

.....................

齐国轩乐十七年,封国明澈十四年,魔灵大陆上经历了十年平静而安定的日子。这期间由于封战会对于封国国君广武君的部下的钳制,导致封国一直存在内乱的隐患。虽然国君广武君至今仍是装若疯癫,但是由于忠于他的部队和氏族较多,导致封战会一直没有很好的动手机会。

而在这段封国存在着不晓得隐患的时间内,齐国其实也不怎么太平,齐国国君轩乐君因为多次过度思念自己的挚爱云贵妃而导致经常精神恍惚出现幻觉。经常无心打理朝政,最后轩乐君干脆就抛下政事,将这些事情统统地给丞相去处理,自己整天在**隐乐笙歌,风花雪月,极乐世霄。

为此,一些希望看到往日年轻有为,带领齐国再次创造出辉煌德大臣们多次苦谏轩乐君,想让他摒弃女色安心政务。可是这些大臣们多次上奏,甚至想要直接面见轩乐君的大臣们却一直得不到轩乐君的接见,轩乐君后来封的宠臣宦官一直不让这些大臣们进入轩乐君的长信殿。这么一来二去,轩乐君都不知道现今齐国境内南方发生大面积水灾的消息,他只是一味得在烟花和醇酒美色中沉醉,他不想回忆过去,也不想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在坚强面对和逃避之中,轩乐君自己主动低头了,于是他选择了逃避,这样糜烂的生活不到五年,这位年仅三十四岁的国君就已经感到自己原本雄壮的身体有些被酒色掏空了的感觉,经常感觉眼花缭乱,甚至多时提不起精神来,越来越依仗宦官提供的提神的丹药。但是轩乐君却忘记了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偶尔服食这种提神壮阳的丹药固然会有奇效,但是一旦摄入过量成瘾之后就反而会变得有害。不过现在轩乐君已经顾不上这么许多了,他只想一心的麻醉自己,让自己不再沉浸在失去云贵妃和思念的痛苦之中。

这么些年以来,正所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封国齐国国内都有些非常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也正是因为齐国封国之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以至于自从当年齐国境内明月天国叛乱之时的轩乐七年到现在十年之内。整座魔灵大陆因为当年签订的一纸脆弱的合约“宣灵河协议”而一直没有发生任何战争,哪怕是小小的军队冲突都很少有所耳闻。齐国和封国国内的百姓和士兵们都抓紧这难得的几年平静的时光发展内政和农业生活。士兵们多数暂时解甲归田,回家陪伴家人妻儿老小去了。

这十年,应该来说是魔灵大陆上少有的和平时期,在这期间也倒是确确实实的和平,就连封战会的动作都比以前要少了很多。四海升平,百姓和乐。人们的生活都非常幸福安康。

现今时节正是初春时分,笼罩在魔灵大陆上不少地方的积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齐国南方就突然迎来了一场接着一场的剧烈暴雨,再加上冰雪融化形成的水流。南方突然泛起了一场巨大的水灾,淹没农田、使得不少百姓无家可归。不少百姓无奈,只能拖家带口的向北方而去。

齐国国君轩乐君本来就不知道这件事情,纵然大臣们想要将这件事情上奏,却每每遭受到几个面色阴险的宦官的阻挡。弄得齐国南方几座城市,包括若城、会城还有锦城都遭遇到了这一次的水灾。尤其是地势较低的若城更甚。为此,不得已,若城的守将陈杰命令士兵们保护百姓北上,前往锦城暂时躲避一阵子。

陈杰将军的这道命令一下百姓们顿时打点好行装向北方出发了。除了,一群居住在城外一片看上去像是杨树林,其实是一片竹林里的人们。他们丝毫没有感觉到水灾,虽然他们这里同样也在下着大雨。可是这片竹林里的百姓们却依旧在这儿生活着,似乎根本没有受到水灾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这座竹林坐落在相对于若城来说地势较高,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这座竹林本身排水能力较强,居住在这座竹林里的百姓们在这场雨来临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排水的措施。

以至于江南大雨日子已经现在,即使若城里的百姓们基本已经全数向锦城撤离而去,而原本居住在这座竹林里的百姓们却依旧和乐的生活在这里。不过,由于若城百姓们和士兵们的撤离,这座竹林里的百姓们在这里居住的日子也应该不会很长了。

接近中午时分,天空中终于雨过天晴,映照出一道霞光隐隐的七彩光芒在天边。映衬在微微霞光之下,有一位穿着草鞋踏着地面上大大小小水坑的少女走在路上,这位少女莫约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材高挑眉清目秀。正值每个人一生中最美的花样年华。这位少女的身材和相貌绝对是绝丽,少女身穿着淡蓝色的长裙,头发短短的齐平在她的肩膀周围,脸蛋显得非常细腻红润,显然是健康的颜色。

而这位少女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位少女双眸中透着一股明澈般洞悉的目光,双眸显得非常的明亮,这位少女踮着脚尖走在尚显泥泞的道路上,


状态提示:第一章——十年之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