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故宋帆影>第一百八十八章 风云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 下

自五月初一日益王在福安府登基,已过去一月有余。期间,吴浚北取南丰、宜黄,南取宁都,翟国秀取秀山,傅卓进军信州,徽州、衢州、处州、台州等地就如当初望风归附元军那样,重又望风反正,婺州则被义民章堉、章曁率众光复。一时间宋军连连得手,并取得了民众的支持,小朝廷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张镝的基本方略是助宋抗元,虽已脱离了朝廷的节制,却没打算作壁上观。这日福安府的诏令和刘十九的密信几乎同时到达,都在提醒张镝,或许应该做点什么。

张镝在地图前踌躇良久,很难决断。因为中兴社吸收三十万移民才过两月,诸事待举,实不宜大举兴兵。

“复公,朝廷来文,令我配合大军进取两浙,当如何处之?”张镝唤来陈复,想听听这个第一谋士的意见。

陈复狡黠一笑,知道朝廷所谓的朝廷来文其实只是个托词,张镝真正的问题是对宋军的反攻行动信心不足,对是否出兵心有疑虑。

“鞑子主力不在,兵马未集,宋军步步进兵,正是建功的时机,主公何妨一试!”陈复素来是个冒险主义者,哪怕知道成功率不大,也会压上一注,否则就不会长年执着于造反了。

“只是,虏酋伯颜虽已北上,留守的董文炳也非善类,临安尚有数万兵力,两淮、江东、江西也可随时入援,恐怕眼前的局面难以维持。”张镝考虑的还是宋军分兵四出力量分散的问题,收复了那么多州县,只恐守不了多久,这时掺和进去或许也改变不了大局。

“主公所虑甚是,但这次若不动,恐将来更没有机会了。”

“目前夏粮未收,存粮仅够新移民安置之用。若要出兵,粮秣物资难以筹措,兵甲器械更不充足,正军又多被派往各保训练材勇,不便抽调。”张镝很清楚自己的状况,中兴社眼下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这次如要派兵,人少则无济于事,人多又派不出,这一仗似乎真不是时候。

“主公也无需派遣太多人马,只需水师数千,直攻定海、庆元,威胁钱塘,牵制元军一部。再令刘十九运动婺州人马北趋绍兴府,压迫临安。临安乃敌之必救,定然以主力保守,则我军可以牵制其大部兵马,为江西、两浙所光复地区争得时间。此所谓围魏救赵之策。”

中兴社在两浙的势力有些单薄,仅有昌国一处贸易中转站和潜伏于庆元四明书院的戴曾伯等人,另外就是婺州的“圣公弥勒会”组织。庆元的戴曾伯手上只有留在本地休养的百十名伤病员,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反倒是婺州更有机会。

婺州素为浙中重镇,西臂新安、南肘括仓,控临安之腰脊,扼两浙之要冲。是浙江与闽、赣、皖各地之间的重要通道,实为兵家所必争。但问题是婺州并不沿海,对于依赖海上力量的中兴社而言比较不利。不过听陈复的口气似乎对其手下“圣公弥勒会”的邪教力量比较自信,乃至于能北进绍兴府压迫临安了。

目前张镝无力派太多兵马进入内陆参与宋军的反攻行动,那么陈复的这个计划算是最好的选择了。就让新成立的中兴水师走海路,“圣公弥勒会”走陆路,互相配合北上行动。只不过攻击绍兴府的意义似乎不大,还不如沿富春江直下钱塘更为合理。

张镝先腾挪调配了三百余条船,五千名士兵给水师主将陈闵,令其即日准备出击定海。又飞鸽传信令婺州特派员刘十九动员“圣公弥勒会”会众,组成义兵,进据兰江、富春江沿线。

……

张镝也有失策的时候,这是一次注定失败的行动。

首先是低估了元军的留守实力。伯颜率数十万主力北上后,临安的董文炳还剩下五万兵力。两淮的阿术已然收降夏贵,击败李庭芝、姜才,腾出手来,收到临安告急,便派出两三万兵马南下。江西的元军主将蒙古元帅都带也以所部数万人东进支援。旬月间调动起十万兵马,与宋军相比,数量上已然相当,战力上更强出一筹。等元军的重拳蓄势完成,宋军的节节胜利很快就要到头了。

当陈闵的水师突至定海之时,一开始战斗顺利,元军的船队无法匹敌,败退回去,损失人船若干,中兴水师初战告捷,小有斩获。但元军吃了一点亏就学乖了,谨守港口不再出战,准备以逸待劳,待敌上岸。这支元军即董文炳手下,本是庆元水战中被击毙的哈喇斛所部,早就吃过水战的亏,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陈闵精于水战,尤其熟悉庆元周边的水文,若元军敢出海肯定是不惧的,可元军偏偏不遂他的愿,留在陆上不下来了。

中兴水师只有五千人,一旦上了岸就会失去优势,奈何不了在定海据城坚守的元军,更没有机会拿下庆元威胁临安,只能退回昌国驻留。本想牵制元军主力的中兴水师实际上反而被敌人牵制了,董文炳只以数量相当的几千人防守浙东沿海,却将临安守军加两淮元军共七万主力一起往南压了上去。

陈闵也或者是张镝,又同时高估了婺州“圣公弥勒会”的势力。

特派员刘十九是总社下派的人,在本地无根无基,时日尚短也还来不及培植可靠的力量,随同的只有几十名总社调配给他的属兵。而实际主事的四大罗汉和四大护法虽得了圣公陈复的法旨,却未必切切实实的理解,往往对特派员是阳奉阴违的态度。

刘十九是个很认真的人,遵照张镝的飞鸽传书指示,在八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八章 风云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