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一千四十四章 各尽其能

北方工业集团所有设备都是西德制造,工人们穿戴的劳动保护也是从港岛进口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这完全就是西方先进的工厂,哪里有一点国内工厂的样子?

当看到公司生产出的刀具时,三个人是彻底服了,这种刀具已经具有了德国刀具的品质,或许在材质方面距离顶尖刀具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差不太多了,当然,有些高精度的刀具还生产不了,可这完全不影响北方工业集团是国内最先进的工业企业地位。

北方工业集团远超过三人的想象,就如何涛所说:北方工业集团就如沙漠中的一处绿洲,可这处绿洲担负的不是游人解渴的责任,而是要把整片沙漠变成绿洲的重担。

好吧,何涛这个年纪最小的舍友现在有些文艺,他最喜欢的就是阿黛丝了,从德国带回来的物品除了一箱子书之外就是半箱子磁带,这些都是用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买的,不过他买不起录音机,准备回来向刘琅“要点钱”。

虽说何涛有些文艺气息,但他的水平没得说,在西德三年时间没有白费,研究生论文也很高端,论复合加工机齿轮加工研究。

复合加工机是国际上已经开始使用的先进设备。

在生产正齿轮的情况下,以前的齿轮加工,是从在车床的齿轮体加工开始的,然后以滚齿机进行切齿加工,用倒角机进行倒角,又用剃齿机进行精加工后,再经过热处理才得以完成的。

这种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面向多品种少数量的产品,尤其是特种齿轮生产时就不太适应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将生产转移到使用复合加工机等的通用机的生产线上的倾向。

使用复合加工机进行齿轮加工时,可以充分发挥c车床和加工中心这两种机器所拥有的特长。

以前通过设备进行的切齿加工和精加工等,直到热处理之前的所有加工工序都可以通过一台加工机完成。

现在进行多品种少数量生产时,可以通过工序集约缩短加工时间和削减设备机器的数量,并能够提高加工的精度。

何涛通过复合加工机制造的学习,对机械制造程序极为了解,他非常适合担任工厂的技术主管工作。

林海是在岛国学习,学习的是微钻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这属于特殊领域,岛国称之为为超微细加工。

超微细加工就是要使微钻在使用中发挥高效率,这里面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钻头本身的各项要素、加工参数、孔深、安装的完善性及工件的结构等。

如何把这些相互影响又对钻削过程十分敏感的因素处理好?这是微钻加工中核心的问题。

林海的研究生论文就是讨论转速和精度,这也是超微细加工最重要的两点因素。

刘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国内也很少涉及到高精度加工,而岛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就很深了,林海的论文其实是非常具有实际价值的。

首先说速度,恒定线速度的话,刀具直径越小,要求转速越高,这里林海引用了岛国一家企业的参数,他们零点三毫米钻头在以五米线速度进行加工时转速为三千转,也就是相当于十毫米钻头的八十转。

零点三毫米可达到三千转,这个参数连刘琅都叹为观止。

另外就是精度,是指刀具装上机床之后一个综合跳动,当然是跳动越小越好,同样是这家公司,在使用空气静压轴承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万转转速时,径向跳动控制在零点零零一以内,参数是相当的牛,刘琅特意记住了这家企业的名字:大召和公司。

林海研究的就是超精细加工,这对北方工业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太有用了,这种人才必须要重用。

杜松在美国留学,他学的就比较“传统”了,就是所谓的传统技术,拉弯、反挤压、冷挤压、冷镦、压花、落料、弯曲模、成形模、拉深、胀型、翻孔、翻边等等,这些平日里在车间经常见的成型工艺。

但是这些成型工艺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关键就看你掌握多少,另外这些工艺都隐藏在模具之下,不是谁都能知其所以然的。

杜松的论文讨论的就是多种成型工艺的技巧,比如成型工序——拉弯、立体冲压——冷挤压、立体冲压——压花、成型工序——校平、挡料销和到正销定位的级进模、导板式简单料落模、导柱式冲孔模、导柱式落料模,立体冲压——反挤压、电机定子、转子铁芯冲压叠装多工位级进模等等。

这些工艺刘琅当然知道,他一眼就看出来,杜松的水平是三人中最高的,正所谓大巧不工,就是指的他。

他们研究的方向其实跟他们性格有很大关系,杜松为人老成厚道,当年上大学时天天给刘琅打饭,他研究的方向自然倾向于传统工艺。

林海学习刻苦,尤其喜欢研究高难度的学问,超精细加工正适合他。

何涛就很有意思了,非常聪明,要是没有刘琅在一旁比较,他也算是天才,天才的人就喜欢取巧,喜欢走捷径,当然,这不是说他不刻苦,而是思维活跃,所以他研究的方向就是如何更便捷更系统的进行生产。

三个人各有长处,也是如今北方工业集团需要的人才,没得说,他们立刻得到了自己平生中第一份工作。

三人的基本工资是每个月两千块钱,另外跟工人一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算下来每个月会超过三千块钱,这样的工资比不上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十四章 各尽其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