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石城两座翁城后各自拥有一段百丈道路,百丈之后道路合二为一,化作一条宽敞笔直的中轴青石路,这条穿过内外城之间的河道,穿过城主府,抵达中央的七重檀木塔,而后一往无前直达东城城门处。青石道路两旁是规划整齐的店楼,衣食住行一应俱全。城外城墙笔直有方,如有刀斧修整,城内更是严整有秩,却又不全然拘泥于形式。
十年前火灾的确毁去了不少建筑,整座城池约莫有半数房屋坍塌烧毁,沦为瓦砾和灰烬,只是本该从此缓慢消亡的城池,在新城主的到来后俨然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那位白衣城主重整秩序后,更是以此为契机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整扩建,拆除废墟残楼、迁房换地、开挖内城河道等,逐渐将整个城池打造成九纵九横之格局,一眼望去建筑集聚成群落,规划整齐,或是紧凑林立、人来人往所彰显出的繁华拥挤,或是高楼院落、坐拥石狮跃然而起大气磅礴。如此经世策法颇有大家风范,难怪乎中原诸州来人也是啧啧称叹,惊羡不已。
烟石城中建筑内外皆是青石垒砌而成,这种淡青之中带有黑色纹络的石料号称青纹冈,取自于西部山脉几十里开外的青云山,无数年前的筑城人整整采掘了半数的山体石料加以筑城,城池挂匾之时西部那座少有的鲜活青峰彻底失去了原貌,更是适时倒塌,为后来的烟石城贡献了无量的石料。西城墙外的一整面墙石尽皆来此,城主发令新建的翁城原材亦是来自那里,若是再回到那处青山倒塌处,可见一座座大小不一的采石窟,有无数人如同蚂蚁蜜蜂般在其中辛勤的劳作。
一座青山倒下,却是以另一种形态存续,从无数年前,到近十年前,再到现今的采石匠。
岁月流转之下物换星移,旧物祛除,迎来新物,而在新事物生灭的同时自然也有一些古老的经典事物流传了下来。街道的尽头这一座敞露的茶汤坊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事物之一,传承有千年之久,堪称是一块记录有烟石城数千年风霜沉浮的活化石,可以想象一座普普通通的茶汤坊历经地震火灾等大小灾劫而不灭,惯看风霜春雨万个日夜依然矗立在西城门附近,不可不称得上是一场奇迹。
店家无名,却是闻名于整个烟石城,往来路过此地之人无论寒暑春秋必然会选择来此一趟,解渴去乏尚在其次,只为品茶那一碗香浓的滚烫茶汤,久而久之这座无匾牌、无店名的千年老字号便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更有好事者将近年来西城区域的繁荣归结于它,可见这座古朴店坊在烟石城民众心中的份量。
这一日刚刚进城,洛辰和李老爹便发现了独坐茶汤坊一角的花娘,此时花娘正低着头仔细穿针缝纫鞋帮,鞋底是中原传来的枣红软木,质地坚韧轻盈,软木上方有足足半寸厚千层布底,匆匆一看可见细密穿行的针脚,直叫人头晕眼花,花娘右手捻针反复穿透层底与鞋帮,拉长棉线暗施巧劲收紧贴合处,约莫四次后便会用针掠过头顶乌发,如此反复,神情格外真挚细致。
虽说茶汤坊许久以来皆是露天搭建,却也并非是四根柱子撑着一顶草顶,南北西东四下通风的简陋景象。前方店坊四角立柱皆是合抱古木,是为坚固耐腐的龙理巨木,据记载当初乃是采自于南方深处的九曲苍龙山脉,店坊顶部置有数十根横梁和斜梁,同样是出自九曲苍龙古脉,不过却是另一种名为黑色凝脂的奇木,两者相互契合连接,架构起茶汤坊的顶上,只是这数十根黑色凝脂掩映在下方的顶板和雾气中,只有入夜之后余火散尽后才能勉强可见。
基本上入冬之后,店坊主家便会在四角龙理立柱周围竖起一圈半人高的篱垛,并且在八大方位各自留下进出草编垂帘,在抵御横吹腿脚的寒风的同时也不妨碍到往来人士。篱垛外面边缘种植有寒暑两叶萝,此种藤类植物根茎粗壮,耐冷热冰火,萝叶遇热收缩蜷曲,连卷如针,受热则舒展伸张,肥厚碧绿。这种时节,寒暑两叶萝满满当当爬遍了整个篱垛外壁,一叶遮蔽一叶,一叶压盖一叶,层层叠叠如同鱼鳞水纹般紧然有序,使得远处之人看过来只见一片碧绿,若是围绕一圈走动后更是惊觉如有绿色鳞龙蛰伏,不见首尾。
篱垛之上针生长有寒暑两叶萝,不过受蒸腾热气的缘故萝叶蜷缩成针状,店家别出心载的选择以圈绕手法将之编织成圆型刺球,以此为身形的遮挡物,几息之后李敢当两人已经出现在篱垛之外,一副鬼鬼祟祟模样,好在茶坊内人声鼎沸,送茶小厮往返穿梭,并未有人注意到这一对行为唐突不明之人。
靠近些,依然沉埋于手上女红的花娘并未注意到近在身前的老少两人,其实三人相隔不过是一座篱垛的距离,以及一颗圆形刺球。
洛辰视线中,花娘捻针穿空、顶针抽线一气呵成,右手反复绕转舒扬,原本普普通通的举动到了花娘手中都会变得鲜活动人。
靠近的茶桌上有一座特质的小火炉,矮平火炉上平放有一口暗褐色砂锅,不见锅中之物,只是莫名的酸辣味道飘荡四周,这令李敢当与洛辰齐齐一震,停下脚步双眼顿时露出陶醉神态,嗯,不错,还是那种面的味道,烟石城有旧物消亡许多,却仍旧有好几样逐渐成为这座边缘小城的瑰宝,眼前茶汤坊是其中一座,而另一处好巧不巧正是南亭街八十八号的柳家婆婆面,洛辰家是八十七号,两者毗邻,而当茶汤坊与柳家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