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人生几何是淡然>第四十八章 板桶

此后,姚家也有意的和村里保持距离,除非必要才会去,关上门来过日子。

三月八日,姚宁家的十一岁生日,奶奶煮了红鸡蛋,还给做了一碗长寿面。

一碗面就一根面条,要在不咬断的情况下吃完,也就是面条不能掉落在碗上。

宁家哀嚎;“奶奶,您确定是让孙儿吃面,不是吃麻绳子,只有麻绳子才不会断嘛”

大伯:“叫你吃就吃,那来的话,我想吃还没得吃呢。”

在大家的注目礼下宁家还是把面条掉在碗里了,几兄弟笑他没用,面都不会吃。

宁家说他等着,等着看其他人的面条会不会掉。

三月十六,宁月的生日,奶奶照旧煮了红鸡蛋长寿面,宁家眼都不眨的看着宁月吃。

宁月呼吸两口就吃完了,下面是奶奶焯的小白菜,宁家大叫不带这么玩的,奶奶偏心。

奶奶:“我就偏心了,你怎么着吧!”

宁家:“我没着”弱弱的声音。

大家笑了一个饱,宁睦:“出息”

从宁家的生日起,奶奶都是煮红鸡蛋和长寿面,每一个鸡蛋和一碗面都是她老人家一手做的,那里面盛着是老人满满的慈爱。

四月中,秧苗以有20多厘米高,除了裨草后,可以下鱼苗了,鱼苗从那儿来,余里正来找到了爷爷。

其实这也是个面子情,早就知道鱼苗是从后山的水潭里捞的,请姚家一起去,也是抬举。

那一天,家家户户拿上盆,桶,集中在水潭边分鱼苗。

一家一亩五十条,如果最后有多的在分,没有分到的,从河里捞,抽签决定顺序。

这个有点坑,要是最后的没有在水潭里分到,只有去河里捞,河里又有多少呢?

人多粥少,听天由命是最好的办法,不然就自己去府城买鱼苗去,那不现实。

最开始,宁月做出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产量而不是为了养鱼,这一点,姚家在三的强调说明。

杏花村地处西南地区,不靠海,不靠湖,对于鱼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专门去养这个东西。

也就更别说有什么鱼苗出现,除了天生天养的,就只有权贵们庄子上自己养来吃的。

后山的水潭如果宁月不放鱼苗进去那也不可能够杏花村。

今年先管今年,明年的事情在说吧,宁月也担心因鱼苗引起一些事情,现在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把这种育苗播种的方法推广在想别的。

这种事情全是村老和余里正共同组织完成,拿到号的就上前接鱼苗。

捞鱼苗是用大竹片编的一个大圆圈,下面缝上麻布,有一个长长的手柄。

几个人在水潭两边用竹竿拍打水面,让鱼往一个方向走,另几人在打捞。

捞得时候只要鱼苗,大的鱼全部留下做母鱼。

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家的智慧都是杠杠的,留得青天在,不怕没柴烧。

数数是从一到二十,拿到鱼苗的啪啪的跑去放到水田里。

姚家的鱼苗也是按抽签的,原本村老们说是直接先给,爷爷没有同意,该咋就咋地。

村里人都去分鱼苗,姚家的是在响午拿,大伯挑着水桶里的鱼苗要经过院子门口。

宁月在门口给大伯水喝,乘他喝水时好奇去看鱼,把“乾坤府”里的鱼苗放了一些进去滴上灵池水。

大伯走时嘀咕了一声:咋感觉有点重了呢?

宁月在心里窃笑。

直到天黑,才把所有的水田分完鱼苗。

回到家的几位男子汉累得不轻,因捞鱼的活全靠臂力。

五月秧苗又长高了一茬,鱼又大了一些,六月秧苗开始抽穗,七月稻谷包将。

这个时候,杏花村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中,黄灿灿的谷穗弯下了头,大家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

七月底,姚宁月家的稻谷开始收割,因姚家在泡种时就用灵池水滋养过,所以她们家的稻谷比同样的稻谷早几天。

这种情况没有人会怀疑什么,早几天晚几天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今年出现了一种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板桶。

去年收割时,宁月看到了收割方法又慢又浪费时间。

所以在插完秧苗和种完山上庄稼的闲散时间里,让自己家爹和大伯,二伯做出了这个东西。

宁月画出了图样,他们几人自己折腾。

村里的一个木匠叫唐大山,也就是的唐嫂子的丈夫,他们是外来户,也住在村尾。

家里没有做木工的工具,要想做出来,就得有专业的人来帮忙。

几个人忙活了两天,就以一个小型的板桶出现了。

宁月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没有使用一棵钉子,全是木梢头,就能做出无一丝缝隙和不漏水的东西,简直太神奇。

板桶为什么叫板桶呢?姚家悌也问过宁月,宁月也不知道为这什么这样叫,前世在乡下的时候,那些农家就是这么叫的,只是后来工业越来越发达,机械慢慢的取代了板桶。

板桶的样子是有点像船一样两头翘,只是不像船那么长,基本是个正方型,两头翘是为了在田里推动时省力。

长和宽都是在两米,高在大人的腰部,约有一米这样,在翘起的两头板面上钉了一根木棍,方便拍打稻谷。

另外要用竹子编的竹苇把板桶围一半,为了是在拍打的过程中使稻谷不会甩掉出去。

当村里看到姚家扛着一个大木桶去田里时,在一次引起了注意。

钟家汉子:“姚家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板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