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段家大奶奶呢,想不到这么懦弱得不堪一击。以为要费多大心思才能煞煞她的锐气,原来竟是这般没费吹灰之力。
银样蜡枪头!无聊!
想必日后夺她的位子也不会太难了。
令仪想想都觉得好笑。
如此更是轻蔑董氏,言行上也就越发不在意,渐渐的不管有人没人在场,都不给董氏留情面了。
董氏身边有个贴身丫头叫采画,是董氏在娘家八岁时来到身边的,因为自幼陪伴董氏服侍玩耍,所以虽然位有尊卑,私下二人却是情同姐妹。
又因董氏与段三爷青梅竹马,所以采画与段三爷也是自小相熟的。
采画几次见令仪对董氏不尊也是气愤,看董氏一副不与计较礼让谦卑的神态心内也是不解,想来小姐自嫁入段家从来都是奖罚分明,该和蔼时和蔼,该严厉时也是严厉得吓人的。就算那令仪有儿子撑腰,抡起位份,四房又怎能和正室比较?而今小姐却如此忍耐,这么反常不知何故。
没人的时候也问过她,她但笑不语,更令人费解。
然而董氏自有道理。
自己若与她闹去,少不了丢了身份名声,不如等她自己不知收敛闹得大了,自然有三爷来管教。
……
长话短说。
三奶奶绣女也是命苦到了极处。
某次,因为董氏的提醒劝慰,三爷终于去见了绣女,两人重修了旧好。然而没多久,绣女就出了意外,出了府之后再也没能回来,同去的翠儿也因为害怕而偷偷逃跑了。
段三爷因为心中愧疚,多次偷偷派人去寻,也没寻个踪影下落。
正内心苦闷难以忘怀之时,碰巧一次去洛城,闲来无事去凝香院听诗诗姑娘的曲子,乍一见了,只觉得她面纱上的一双眼睛那么熟悉。
居然和已经失踪的三奶奶那么的相像。
于是便常常来听曲。
后来一次,居然在凝香院和酒楼之间的墙缝里碰见了,偶然一阵风,吹落了诗诗姑娘的面纱,段三爷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诗诗姑娘和三奶奶之间,相像的不仅仅是眼睛,而却是整张脸!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相像的人呢?
三爷觉得一定是老天可怜自己的一片相念之情,才派来了诗诗姑娘。
思来想去,便想把她赎回来。
便有了先找春妈,又诗诗姑娘亲自问她的意见,又有了十日之期。
原本他想先赎了人,再放在外宅里,以后寻个机会再跟老爷老夫人以及董氏讲。
但诗诗姑娘说,趁这个十日之期,先把这事跟家里说好了,就可以随他一同回府了。
段三爷想了想也是。
那个外宅先生住了素依和绣女,两人都是这样悲惨的结果,恐怕宅子也不太吉利,这么举世难得的诗诗姑娘,住在那里还真不好。
便听从了诗诗的建议,打算先跟家中说好了再去赎人。
怎么开口呢?免不了又费了些思量。
一晚,段三爷在董氏那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董氏心思,问三爷是不是有什么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