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厉害了,大官人>三百一十六章、借刀杀人

李崇进死了。

不知是不是上苍也对他的结局有了怜悯和同情,瓢泼大雨,在西夏境内接连下了三天三夜。

然而讽刺的是,百姓们没人关心李崇进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且张开双臂,仰首望天,尽情的在雨幕中欢呼雀跃,奔跑呐喊。

长年风沙漫天的大西北,多少年不曾下这么一场大雨。

“在权利面前,亲情也如此的不堪一击么?

你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

革达革旦看着小梁太后的背影,若有所思。

国不可一日无主,李崇进死了,小梁太后害怕手中江山不稳定,在李崇进的葬礼之后的第二天,就颁布了诏令。

扶持了西夏李氏皇族比较弱小的一个旁支,从中选拔了一位五官俊秀的孩子做了新皇。

值得一提的是,那孩子,不过五岁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只要皇帝还姓李,那西夏的满朝文武,便无一人敢有异议。

就连背地里颇有微辞却还没来得及蠢蠢欲动的领一支力量颇大的皇族分支,当家人一夜暴毙。

这样一来,心中稍有想法的人顿时熄灭了各种小念头。

其实,在西夏人的心里,对梁氏的女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恐惧。

近数十年来,西夏的江山都是由大梁太后和小梁太后把持,说一不二。

虽然在才干和谋略上比起姑姑大梁太后,小梁太后无法企及。但若论狠辣疯狂,两个大梁太后也不及她。

再加上,近日来,王庭突然出现的,如同从天而降一般的数千名金衣银甲的彪悍武士,更加让人心生恐惧。

即便少数几个官员知晓革达革旦的来历,也不会外泄,因为他们都是革达革旦忠实的信徒。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小梁太后依旧倚坐在珠帘后的软榻之上,论及奢华程度,远超大宋和辽国。

五岁的小皇帝正在趴在宽大柔软的龙椅上流着哈喇子,呼呼大睡。

下面的文臣武将,一个个垂手肃立,噤若寒蝉。

“国师,辽国的使者,已然驱逐了么?”

“嗯,回禀太后,按照您的意思,将辽国使臣耳朵割了去,还有一封答谢耶律洪基赐美酒的国书,还有邀请他们参加我大夏新皇登基大典的帖子。”

革达革旦从容一笑,缓缓答道。

“嗯,很好!给其它国家的请帖,也一并发出了么?”

“是的,同时派出了多位使者骑乘快马送出的,除了给大宋的,您先前不是说,给大宋的先不急,您要亲自过问么?”

“嗯,大宋边军向来不好惹,如今又出了西门庆这个厉害角色。若不是这些年来受耶律洪基老贼蛊惑,我们又何必跟他们战火不断?

哼,如今这老贼看我们吃了败仗,息了刀兵,竟然欲要拿哀家的性命去安抚大宋?真当哀家是个弱女子,好欺负?”

……

“拟,以哀家的名义邀请大宋朝廷派人参加我大夏新皇登基大典!按照祖制,向大宋称臣,并附送良驹两千匹,牛羊五千头,毛皮一万件…”

“太后!不可啊~还请太后收回成命!”

小梁的话还没说完,下面突然有位老臣上前一步,高声喊道。

“嗯?张宰相,有何话讲?”

讲话突然被人打断的小梁太后眉头皱起,轻声问道。

若是旁人如此,她早就要大发雷霆了,这张宰相,从大夏立国之初就忠心耿耿,一门出了四代宰相,为大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在大夏地位极其特殊,深受官员和百姓爱戴。

说起来,这张家人也是宋人。

张家祖先张元,是个才气冲天的人物,在大宋层参加科举考试十几次,无奈年年考,年年落榜,最后对报国无门,对大宋心灰意冷。

当时适逢李元昊立国,初创大夏,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张元和一起落榜,志趣相投的一位好友一商量,既然大宋没有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倒不如来新建的大夏碰碰运气。

结果,一番毛遂自荐,恰巧入了李元昊的眼,从此张元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为大夏立下汗马功劳,一路做到宰相,说起来,也是个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

“太后!请恕老陈冒昧,对于太后的旨意,老臣尚有不解之处。”

“说吧!”

“太后,如今我大夏才刚吃了败仗,军中士气低迷,连年征战,国力下降不说,先前又赔偿大宋数万马匹牛羊,更是雪上加霜。

此番您又割去大辽使臣的双耳…难保大辽皇帝不会恼羞成怒,万一兴兵来犯,我大夏危矣!

即便此事已然发生,无法回转,您又何必再给大宋送什么礼物?

若是平常,这成千上万的马匹牛羊也不算什么,可如今,却好比比雪上加霜啊,这岂不是更加助长了大宋的气势?更加削弱我大夏的实力么?

老臣,实在是不解,还请太后明示!”

“太后!臣亦不解,请太后明示!”

张宰相说完,他身后立刻有不少人附和,皆是文臣之中的栋梁。

其实,不光是他们,即便有很多武将,听了小梁的话,也都觉得疑惑不解,只是他们不敢出声质疑。

“哀家自有哀家的考虑!既然张相和众卿家问起,那哀家便说与你们听便是…

想必,但凡不是痴傻之人都能明白,无论是我大夏也好,大辽亦或是大宋也好,终究是敌人,就像那三国鼎立一般,生死存亡之间,此消彼长,可对?”

此言出,众人


状态提示:三百一十六章、借刀杀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