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捡漏金瞳>第232章真假佛像

“这种事一句半句也说不清楚。不如你来我这里,我现在正好也有时间,我给你好好说说……”刘教授说道。

“那好,我现在就过去。”挂断了电话,齐天宝急匆匆来到了刘教授的店铺。

此时,刘教授已经沏好了茶叶水。

“来,兄弟,坐下来,咱们边喝茶边谈。”

“好。”齐天宝坐下来说道,“还请教授多多指教。”

“就兄弟说的那座金佛像啊,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我觉得应该不像是唐朝时期的。”刘教授说道。

“可是,从佛像的基本特征上来看的话,确实非常符合唐朝时期佛像的一些特点啊。”齐天宝解释道。

“兄弟,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金佛一般都是指的是鎏金铜佛。鎏金铜佛像,是佛像中的一种工艺,多用于铜造像,在表面鎏金。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镶金方法,就其加工方法和工艺原理而言也称火锻金。在我国其始于战国,其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光辉成就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上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褪。”

“所以说,唐朝时期有鎏金铜佛像也不足为奇吧?”齐天宝问道。

“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记年的鎏金佛像实物就出自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佛像艺术在新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也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时鎏金佛像也流行起来。

隋唐时期,佛像艺术随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经济的强大和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造像不再亦步亦趋于外来模式和手法,而是向着个性化、理想化的新型模式发展,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刘教授继续解释道。

齐天宝越听越迷糊了。他觉得刘教授的这些话或者说这些论据,和他持有的观点是矛盾的。

“如果说是一座鎏金铜佛像的话,那么你说它是唐朝时期的没问题。”刘教授分析道,“但如果是贴近佛像的话,那就肯定不是唐朝时期的了。”

“贴金佛像?”齐天宝挠了挠头,他顿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短板,“教授麻烦您给详细说说……”

“根据史料记载,佛像第一次贴金为南宋年间。”刘教授解释道,“接下来,我再给你讲讲鎏金和贴金的区别。鎏金也叫镏金,就是用金子装饰器物的一种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用刷子涂在器物的表面,晾干后,用炭火烘烤,再用玛瑙轧光,全部工序一般需要重复三次。而贴金则是,在器物上贴上金箔。金箔非常薄,有些差不多有头发丝那么薄,为了让佛像在光泽和质感上达到最好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包金、错金、烫金等等工艺……”

刘教授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所以说,判断一座佛像的价值或者年代,绝对不能单看工艺造型等简单的外观特点……”

“听了教授您的这番话之后,我可真是受益匪浅。”齐天宝拱手说道。

“古董这行的水太深太深了,尤其是想佛像这种古董,收的时候,一定要更加谨慎,一来现在的做旧技术可谓是超乎了我们每个人的想象,二来,大多数专家对陶瓷玉器书画都有深入的研究,惟独对佛像研究的相对略少一些,毕竟佛像在市面上的流通比那几样要少一些。所以打眼之事也是层出不穷。干咱们这行的,最怕的就是打眼,一次打眼就有可能毁了半生的积蓄!”刘教授叮嘱道。

“教授说的对。我一定会注意的。”

“还有一件事,我还要提醒你。”刘教授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说道,“就目前来看,现存的最早的中国金铜佛像是三国时期的,此佛像被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了。这还是金铜佛像,像你说的纯金的金佛像,目前国内倒是有。那是五代时期的佛像,现收藏于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五代时金质佛像发现不多,此佛像制作细致,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哦,哦。”齐天宝连连点头道。

“像你所说的唐朝时期的金质佛像,我还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呢。所以还是要谨慎一些为好。”刘教授再三叮嘱道。

“嗯,我明白了。”齐天宝点头道。

“兄弟,我再跟你讲讲几种鉴别的方法……”刘教授毫不吝啬地说道。

齐天宝愣了片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古董这个行业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鉴定物件的方法和经验无偿地分享出来。

“教授,这个……不太好吧?”齐天宝一脸尴尬地问道。

“咱们是兄弟!”刘教授拍了拍齐天宝的肩膀说道,“不必讲究那么多的旧规矩!”

“那就多谢教授了。”

“跟我就别客气了。”刘教授慷慨地说道,“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讲那些伪造佛像的人们的管用伎俩。第一,凭空捏造,东拼西凑。清末民国时,古玩商伪造佛像,专仿唐代以上到北魏的佛像,唐代以后的佛像仿造较少。由于南北朝的佛像本身就不太多,古董商缺乏好的标准图样,往往就凭空捏造,或者是东拼西凑,猛一看似有古意,稍加推敲便漏洞百出。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翻阅石窟造像的图版材料,多看看博物馆的实物,对各时代可靠的标准器


状态提示:第232章真假佛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