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是最复杂、动作最灵活的腔体,是人类语音的制造场,它既能充当共鸣器官又担负咬字器官的职能。口腔分为上腭和下腭两部分。上腭部分有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下腭有下唇、下齿和舌头。口腔共鸣在言语发声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使字音圆润清晰,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变得明亮结实。它还辅助其他共鸣腔体在发声中发挥作用。运用好口腔共鸣是语言艺术工作者语音发声的关键。
三、咽腔
咽腔位于口腔后面与喉腔、鼻腔相通,形状是个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后壁附于脊柱,好像是个容积较大的岔路口。咽腔由上到下可分为三段,软腭以上接近鼻腔的部分称为鼻咽,中间和口腔连通的部分称为口咽,下段与喉腔相连的部分称为喉咽。
咽腔是人类发声的重要共鸣腔。除鼻咽腔外,咽壁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改变咽管的粗细和咽壁的坚度,对语音发声产生作用。发音时,除了三个鼻辅音声波自鼻腔出外,大部分声波都要经咽壁自口腔出。为了保持口咽弯道的通畅就必须提软腭,使口咽的上部弯度适中,舌根不能后缩,免得口咽垂直管道变窄变细,阻碍声波前行,下巴要适当放松,这样舌根才能略微下降,使得声波在口咽处由垂直向上转而水平前行,完成口咽共鸣作用。
四、喉腔
喉腔是指介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及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部。喉室的容积较小,是音波形成后的第一个共鸣腔体,由喉口肌肉收缩,扩大喉室来增加共鸣。在发音中如果我们压迫喉部器官,喉腔被挤扁,声音就发横,或捏在嗓子里出不来,原始共鸣得不到发挥,还会丧失一部分泛音,所以放松喉部是获得喉腔共鸣的关键。其次发音时还要保持喉头的稳定性,喉头经常频繁地上下活动,容易使喉肌疲劳,不利于声带养护。
五、胸腔
指喉部下面连着气管、支气管的部位,它们与能张能缩的胸部构成胸腔共鸣器。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或“下部共鸣”。发音时把手放在前胸壁能感到胸部在振动,声音越低振动越明显。我们称胸部的振感点为胸部响点或发音的胸部支点。胸腔共鸣的特点是使音量增加,达到浑厚、结实、有力的效果。
第四部分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音质的好坏并不太讲究,但对语言艺术工作者来说是有要求的。广大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不仅要求字音清晰流畅,也要求声音圆润、悦耳、动听,获得审美享受。共鸣控制的作用就是扩大声音、美化音色,使语言艺术工作者可以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充分调节自己的音量,改善声音色彩,减轻声带的压力,保证嗓音健康.
一、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方式
艺术语言表达采用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一)声道共鸣
声道由发音器官构成,像一个由风箱、管子、阀门和腔体组成的空气装置。肺就是一个活动的风箱;气管可看做是管子;声带,双唇、舌、软腭都像是一个个可活动的阀门;而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当作为“风箱”的肺受到挤压时,气流通过气管这个“管子”到达喉头。喉头就像一个可上下活动的“塞子”,喉内的声带就是第一道“阀门”,在气流的作用下振动发声,或者不振动发声只控制气流的强弱。而喉上面咽腔、口腔、鼻腔在双唇、舌、软腭这三道阀门的控制下,分别对喉产生的声音中的某一频率起共鸣加强作用,并形成网络共振体系,进行协同,多层次的共鸣,使喉原音发生变化得到扩大和美化。
(二)以口腔共鸣为主的共鸣特点
口腔是人类语言构成的重要场所,是形成语声的最主要的共鸣腔。清晰、圆润的字音是咬字器官吐字后经过口腔共鸣而产生的。口腔主要提供泛音共鸣,如果能够出色地运用它,那么字音的清晰、饱满,音色的明亮、圆润就有了保障。但也要注意,口腔不要开得太大,口腔共鸣并非越强越好,要适度,不然会使泛音贫乏,字音模糊不清而产生“音包字”的现象,影响字音的清晰度。作为语言艺术工作者对口腔共鸣的运用要灵活,要根据节目的形式、内容、对象、场合进行变化,调节共鸣的比重。
(三)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特点
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它起“基音”的作用,决定发音的音高。其特点为浑厚、结实、有力。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演员一般都采用自然声区(即中间偏低一点的)来进行角色的塑造。因为这部分共鸣作为“底座”,声音就不会虚、飘,会显得扎实、圆润、宽厚一些。对于女声来说,声音偏高者居多,尤其需要加强胸腔共鸣,使单薄的声音增加一些色彩。但是要注意胸腔共鸣的运用也要适度,胸声过多会使声音发闷,影响字音的清晰度。
二、共鸣控制的感觉
由于艺术语言发声采用的是声道共鸣的方式,从感觉上有一根弹性声音柱,从小腹拉出来经胸部垂直向上又经口咽部转而向前,沿着上腭的中纵线流动,“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
这时候脊背直而舒展,颈前部肌肉放松,保持咽管通畅。胸部放松,吸气不要太多,吸气太多不好控制,容易感到胸口憋,声音出不来,不利于胸腔共鸣的调节。胸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