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攻约梁山>第256节抗令不遵

赤狗儿败走,但还有四万多紧急奉调而回的边军正扑来,无疑会危及到赵公廉部的身后。

负责断后的正是赵岳。

他带着三千梁山骑兵游走牵制攻击这几路辽边军。

河间府边关。

各路边关主将或骨干大将都收到了赵公廉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同样极短。

如是我闻。海盗去年入侵时杀了河间与真定府所有贪官、烂将却没杀你们,只因为诸位为将虽也有种种不良却至少还为国为民族骁勇敢战,不失铁血军人本色,此,海盗觉得你们还有可取之处,不杀。

如今,辽国没了战马优势,北方狼狈大战金军,又恰逢千年难遇大旱,雪上加霜,虚弱仓皇之极,此正是我辈夺莫霸拔掉这棵插入河北心脏太久的钉子之时,我军已杀入莫州,大胜,未知诸位敢不敢助我伐辽?血勇还在否?

这两段话,瞧着没什么出奇的,没任何大逆不道的毛病。

但落在这些昔日的边军中层骨干如今的边关大将眼里,那意味就大大不同了。

再没文化没脑子,他们也能读出两层意思。

一层是,海盗唯一能欣赏的是他们这些人的血勇敢战。他们想被海盗收纳,唯一依仗和希望就是忠诚汉族而敢战。

他们当然想投靠海盗了。

宋王朝?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也能知道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至少是以后没好日子可指望了。当宋将,尤其是边将,以后倒霉的日子多着呐,不但要承受异族敌国肆意打杀欺负,还得忍受朝廷猜忌与大头巾们刻意打压玩控,日子窝囊透顶。

还有,他们所有人都总有老婆孩子或什么要紧亲人被海盗掳走了。

他们如何能不牵挂?如何能不想去团聚。

不为长远前途,不为听闻的海盗国美好生活,只为和家人团圆,他们也想投靠海盗啊。

第二层是,敢战,敢果断助战伐辽,才能被赵公廉看得上。

假如怎么也没机会投靠海盗,那么,对这些边将来说,剩下的最值得指望的就是投靠英明神威的赵公廉加入沧北军。赵公廉是最优秀的统帅,也是最好的最能依靠住的统帅,无疑。河间与真定府这些老边关心里是最清楚不过了。

这是赵岳去年以海盗身份洗劫河北时有意制造的后果。

这些老边关感觉到摆在面前的是一道严肃考题,是大考,大到直接关系到以后的生死前途命运。

他们都紧张起来,心里第一反应已有了决择,却也踌躇不敢轻动。

因为总指挥宿太尉此前已经严令各部不得轻动、任何人不得进犯辽国一草一木挑起边衅,否则军法王法无情,斩。

宿元景已经料定朝廷搞来搞去最终逼不得以还是得支持沧北军无视朝廷的擅自行动,他在等待八百里加急上奏后朝廷回复的旨意再考虑行动,此前,他是决不会用兵支持赵公廉的,做做声势假装呼应的举措都不会搞。

给边关各部下那道严令,他肚子里自有小盘算:任沧北军这头猛虎在莫州在沧北孤独地先和辽国这样一个野蛮凶强大国斗,斗两败俱伤,以辽国的刀重创沧北势力......以后才好拿捏。

他内心里不无恶毒地想:辽国最好是能就此杀死轻军入莫的轻狂赵公廉,最好是能活捉赵公廉百般折磨却不降而死。

赵公廉若是死了,必然会给宋王朝带来无数不可测的恶劣后果,但,至少他本人会感觉很解气,很快活。

同样是朝廷重臣,赵公廉出身卑贱之极,远不如“我”的出身背景,凭什么只赵公廉如此耀眼能活得风光威风肆意........

这种心理在宋王朝统治者,尤其是高官显爵大佬心里都有差不多的强烈憋屈愤闷感。

儒教环境培养出来的虚伪浮华娇矜功利“务实”官员就是这样:不比贡献吃苦,只比出身,只攀比待遇。

每当国家遇难时,官员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放下往日争执先团结一致对外,而是先专注更激烈内斗争权,露出儒雅守礼守规矩有序形象掩盖下平常不会有的凶暴残忍疯狂,先更不择手段害死官场竞争对手和“异党”,排除异己,再考虑外。

至于害死了异己会导致国家势力大损,甚至会严重危及到国家存亡,这个危害是不重要的,很多人甚至根本不在乎。

无论如何先整垮异己,先解决了老对手,先痛快了再说。

对外怎么办?

可以友好妥协,可以割地赔款买和平啊。

中国这么大,怎么也不会那么容易倒对不对(注:中国一词古代早就有了)。

当然,若实在不行,倒了也就......倒了吧。再换个主子继续当官就行了。

中国这么大,无论谁当主子总需要“我们”为他站台和治理......

宿元景此时身上就是不由自主就自然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是儒教腐朽王朝官员骨子里的东西,遇到机会就必然发作。

当然,他更希望的是,赵公廉死了,从此没了这个碍眼的枭雄人物,而辽国也被拼耗得虚弱不堪,无力威胁宋国。

那样就太好了。

他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干,什么也没做,却能功劳巨大,朝廷上下都会对他满意之极。而赵廉死,他自己也大痛快了。

但是,他的精妙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

河间府骨干大将老边关们很快还是等同于无视了他的命令,私下紧急串通后一起毅然决然出兵了。

这根本不是宿元景能控制的事。

他在


状态提示:第256节抗令不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